时间:2024-06-01
林琪
摘要:教育戏剧是二十世纪处英国将戏剧列入学校课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放,儿童教育戏剧近年来成为国内教育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教育戏剧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演员,而是教师运用戏剧习式,在既定的课程架构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达思想的教学活动。笔者作为“新基础”课题的实验教师,亲身将教育戏剧于语文课堂相结合,以达到教育合力。
关键词:教育戏剧;语文课堂;教育戏剧探索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15-02
将戏剧融入教学源于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卢梭(J.Rousseau)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1]教育戏剧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以及一线教师意识到教育戏剧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所推行的教育戏剧专题研究也带给新基础实验教师许多经验和思考。
1.教育戏剧打破语文课堂灌输与创造间的楚河汉界
现行教育受客观环境和固有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更多的是接受知识的灌输,语文知识的工具性成为首要特质。但语文课堂包罗万象,创造性的语文课堂可以囊括语言训练、笔头练习、思维碰撞、品格塑造、想象创造等。
随着教育者对学生主体性更加的尊重和重视,教育戏剧开始打破语文课堂中被动灌输与主动创造之间的楚河汉界。教育戏剧课堂借助其独有的体验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能动性的创造,分别体现为自主思维、语言训练、肢体解放。
教育戏剧让儿童融入情境来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纸上的语言符号,俨然变成一场光怪陆离的戏剧;通过儿童在特定情境内的即兴创造,读者不只是读者,已是与主角同感同悟的演员;由于在戏剧表演中没有固定的剧本,教师不只教师,已是走下讲台和学生同演同议的参与者。戏剧教育不仅能打破语文课堂的顽疾,而且能促进师生间和谐的交流,搬去讲台的距离能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中滋长的互动让师生更加亲密。
2.融语文之本,纳戏剧之长
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对教育戏剧以及将教育戏剧融入日常学科教学的意义普遍缺乏深入认识。由于缺乏教育戏剧的相关培训和教材,一些学校在探索教育戏剧这种教学策略时只是简单地在现有科学中加入戏剧元素教学。[2]
不论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教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不可少,任何课型的开发与研究都不能脱离文本。因此,戏剧教育对语文课堂的辅佐应始于文本,归于文本。同时,对教育戏剧中的精华予以充沛吸纳,通过“角色扮演”、“画面定格”、“教师入戏”、“坐针毡”等戏曲习式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中,演员演的如何或者场景布置如何都不是教育戏剧的重点,教师看重的是学生是否愿意在参与的过程中开放自己、是否能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学生的创造力是否得到了提升。以文本为基础,从教材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交流中达到交互反馈,从表演中转化教材的核心素养,由此达到新基础所倡导的“全人教育”。教育本来应该是“全人教育”,是整个人的品德、思想、创造力和人格的培养,而绝不只是掌握知识。[3]
因此,将文本更灵活地融入课堂,同时吸纳教育戏剧创造性和开放性优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动态阅读之美,让语文知识更好地转化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3.亲历戏剧教育与语文课堂的共生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口语转变教学思路,构建立体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交往中锻炼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表达能力。[4]笔者在参与“新基础”实验课题时着重探索戏剧教育与语文课堂的共生,现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为例,具体设计如下:
3.1暖身游戏。(1)节奏风暴。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和全体学生一起拍打节拍,要求学生将下课时溃散的注意力集中到集体活动中。整齐而富有韵律的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让课堂富有感染力。(2)创设情景。师生席地而坐,请同学想象: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了一片青翠欲滴的草地,你会是这片草地上的什么?学生自由活动,在拍手示意后动作定格。学生根据自身的想象有的和同学合作,有的自成一景,分别有:小公鸡、小鸭子、大树、七星瓢虫、鲜花、蝴蝶等。这个游戏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的情景,使学生自由地闹补出草地的场景,并将自身的想象通过肢体创作外显出来。
3.2深入学习。(1)小组闯关。学生分小组进行字词闯关比赛,并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内容,教师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打分。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本文重难点字词的渗透,教师的相机引导让故事主线更加清晰。(2)即兴表演。根据课文内容“他们走进草地里。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小公鸡看见了,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与身边的同学相互协商角色,在教师击鼓示意后展开这一段的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怎么表达开心和着急?有的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小狗开心地打滚,有的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用边唱边跳来表达开心,还有的学生结合动画片中的开心得原地转圈的人物形象来表演。最后教师参与表演小鸭子着急的心情并对两种心情进行扩词积累。(3)教师入戏。①教师入戏:教师利用道具扮演成“小公鸡”,讲述:今天我和鸭子哥哥一起到小河边,本来是我们一块儿玩,但鸭子哥哥卻不愿意带我一起下水,我真难过。教师出戏:学生带入“小鸭子”的角色,结合课文和教师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重新沉下心去品读文本,感受小鸭子对小公鸡的关心。根据预习时所查的资料,学生能联想到小鸭子和小公鸡的脚掌构造不同、本领不一样,所以鸭子哥哥才不愿意带小公鸡一起下水。②教师入戏:今天我可闯祸了,多亏鸭子哥哥救了我,我真不该误会鸭子哥哥,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教师出戏:引导学生回顾文本,感受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友情。(4)墙上的角色。教师将小公鸡和小鸭子贴于墙上,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并由小组合作来收集关于人物的信息。并将角色“嘴里说的话”和“心里想的事”提于不同颜色的墙上,建立人物性格。这一环节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心理并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为接下去的表演提供支架。endprint
3.3角色扮演
3.3.1局部表演“偷偷地”
(1)学生回归原位,坐成一圈。教师切换鼓声,学生主动举手表演小公鸡“偷偷地”的模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表现出人物的面部表情、释放肢体、投入情感。这一环节对腼腆的学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部分学生的示范表演为其他学生展现了对“偷偷地”这个动作的不同表现,课堂的主权交在学生手中。(2)教师扮演“小鸭子”,全体学生跟在教师身后扮演小公鸡“偷偷地”的模样。教师拍手示意,全体学生画面定格,教师随机询问“为什么你这样做”“你在想些什么”。这一环节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想法,并通过询问来增强学生对角色的理解,摒弃对文字的生硬讲解,让学生于无形中揣摩人物心理。(3)打破角色限制,放飞学生想象。教师切换鼓声,下达新任务:现在,选择你喜欢的任何角色,在音乐结束之前自由表演“偷偷地”这个动作。学生打开想象,有的扮演正在偷吃鱼的小猫,有的扮演偷偷地去做恶作剧的小丑,还有的扮演趁妈妈不在家偷玩手机的自己等。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运用所学,将自身对词语的理解投放至不同的角色当中。
3.3.2局部表演“飞快地”
(1)学生回归原位,坐成一圈。学生口述“飞快地就像什么”。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补白课文。思考:为什么小鸭子需要飞快地游过去?想象小公鸡在水中挣扎的神态和动作。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为后期的表演做了铺垫。
(3)伙伴配合表演。请学生和自己的搭档口头分工,接着面对面站成两排,一方表演落水挣扎的小公鸡,一方表演飞快地游向小公鸡的小鸭子。这一环节利于学生相互合作来配合表演,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3.3整体表演。
(1)合作排练。师生共同讨论后将课文分为三幕场景:草地捉虫、河边讨论、水中救命。全体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抽签决定表演不同的场景。这一环节先锻炼了学生对文本的归纳能力,再通过分工合作引领学生更扎实深入地习得知识。(2)教师报幕,三个小组合作将不同的场景演绎出来。这一环节教师将编排和舞台的主权都交托在学生手中,学生的多重能力得到了锻炼,并在小组合作中增强了协作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感受合作和创作的喜悦。
从整体设计来看,教育戏剧与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并未顾此失彼。教师既给予学生静下心品读文本的时间,又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的创造力让文字变得栩栩如生,动态教学之美漫延于课堂之中。学生想要了解角色就必须全身心地进入到角色中,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扮演的过程中收获“同理心”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不同的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这个社会并增加生活阅历。教育戏剧就是以艺术手法的介入让学生真实感受教材之美,親历社会之角,语文不再是凝固在纸面上的文字,课堂变成一支灵动的舞曲,学生则是其间最有灵韵的音符。
4.总结
李海林前辈在《言语教学论》中提及“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语文能力。这中间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一方面是还要有其他知识的参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有一个主体实践的过程。”现代课堂不再是师生间进行简单的知识传递,借由戏剧教育将语文课堂的静态学习演变为动态学习和静态吸收,将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往后,关注教育戏剧的学科化研究教育戏剧与语文课堂的共生将成为新基础实验教师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陈一川.《高中历史戏剧教学探究》,文学教育:下 , 2017 (1)
[2]杨柳.张寅.于炜.《教育戏剧: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教育发展研究,2013(2)
[3]王钰.《教育为体.戏剧为用.教育戏剧:促进“全人教育”的有效手段》,艺术教育,2015(6)
[4]顾纾.《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论文,第15页。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