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罗勤
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前提条件,学生的语文功底是衡量学生素质以及知识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小学阶段,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起到的作用意义非凡,学生语文水平主要体现在习作上,习作主要是指通过书面语言的形式将学生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直接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了解程度,因此,广大教师要重视习作教学,认识其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研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动起学生习作的情感,引导学生重视现实生活,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72-01
随着新课改的买施,素质教育已经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其中作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邵分,集中体现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既可以体现小学生文字显示能力,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小学生的想象力。由于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深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縛下,无法适应现今小学生学习作文创作的需要,比较典型的问題就有作文内容空洞、写法选材不哭出、文字表达能力差等。为此,需要对以上问題进行分析,结合新课改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理念,收集最新的教学理论,重点介绍新课改下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此应用教学买践,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质量。
1.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明确,对作文教学的功能不了解。小学作文教学是训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知,小学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性质是训练,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训练的过程。而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当成是应付考试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观念下失去训练的特点,沦为应试工具。
(2)部分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指导单一、死板,评价方式一成不变,教条主义盛行。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依然沿袭"开头点题","首尾呼应"之类的旧有套路来指导学生作文,在评价作文时简单的打个分数敷衍了事,对学生的辛勤劳动没有充分尊重,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粗暴地定义文章好坏,忽略文章的真实情感等,这些评价方式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小学作文課堂有效性教学的措施
2.1 从"写话"起步,突出练笔的性质。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习作,是初步掌握书面表达能力的练笔。"课标"将传统的"作文"教学按学段分别称作"写话""习作",改变原有的提法,其实,这只是为了消除学生学习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让教师明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以及中小学生写作的性质是练笔,使小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减轻学生写作上的压力和对写作的一种畏惧感,无拘无束地写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课标"主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多给学生些自由和开放,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尽可能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和限制。
2.2 强调学生作文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趣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布鲁纳的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理解。该理论还提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结构性的学习情境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境下才能进行发现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行发现自行解决问题,远比外在的指导更加有效。
2.3 自我发现,强调求真求新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感情真实。"(第三学段)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十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真求新的思想意识。
3.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对与传统作文教学体系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有趣地走进作文,学习作文,并且运用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积累的材料,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达到了作文写作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J].文艺月报,1957,(5).
[2] 王国维.静安文集[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 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毛继东.作文三步法[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