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文昌兰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的转化尤为重要,为了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把更多的爱投向学困生,让他们能健康、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贫困民族地区;寄宿制;小学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15-01
长顺县第三小学就是一所"贫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出现了大部分学困生。如何充分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我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我校“学困生”的成因
1.1 学校的特殊性。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扎根农村多年,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头疼问题。现在我所在的学校——长顺县第三小学是一所非常特殊的学校:教师享受的是县城教师的待遇,却从事着比农村教师还艰难的教育工作;学校管理是县城制,但办的却是贫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生来源混杂,有进城务工子女,有其它学校不愿收留的学困生、问题生,有孤儿院的孩子,有附近的村寨的留守儿童,有拆点并校的学生等等,我校每学期都会涌进一大批学困生,教育难度相当大。我校是2013年刚成立的,当时学生三百余人,现在已经是全县师生最多,学困生占比例最大的一所小学了(学困生占我校学生的80%以上)。这里的老师淳朴善良,工作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他们付出较大的努力,收获却少之又少,学生成绩与乡镇学校都有差距,更别说与县城两所小学了。
1.2 家长观念的影响。我校小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方式不够恰当。有的家长比较野蛮粗暴, 犯错就打,导致学生胆小怕事,缺乏上进心;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关心较少;有的把孩子丢给学校后就不管不问了,学校包吃包住包管理,还得包学习。有时孩子在学校生病了,家长还说:"你们帮管管,给他吃点药,我有事来不了" ;甚至有的家长在学习上还嫌弃老师管得太紧,担心学习影响孩子大脑。我班刘能能的家长就是这样的人,上学期他孩子刚到我们班时,成绩太差了,语数总分不到三十分,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家长得知后,给我写了一封长信,信上说:"课余时间不要给我孩子辅导了,孩子还小,顺其自然吧,怕把大脑搞坏了"。家长们如此的不重视,孩子会有心思学习吗?
1.3 学生自身的因素。我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大都数都是学困生,学习习惯都很差,学习成绩落后。大多数学生老师监督就学,这类学生作业经常不完成。我班付命龙、王霖飞等就是这样的人。王霖飞是从新寨小学转来的,没有父母管教,长期和爷爷一起生活,平时考试:语文十多分,数学几分。现在转到我班来,周一到周五住校,周末去伯父家,伯父也没时间管他,任其发展。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久而久之,他们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厌学情绪,更谈不上学习积极性了。因此,就学校目前状况而言,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得把更多的爱投向学困生。
2.解决我校“学困生”的对策
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偏爱学困生的心,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把更多的爱投向学困生。这才是转化学困生重要的途径与方法。
2.1 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要主动的关心他们,主动的帮助他们,并且还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主动的帮助他们。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衷心祝贺,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由衷的关怀,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
2.2 挖掘“学困生”潜能,取长补短。虽然学困生学习有困难,但不是什么都落后。学困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我们班上赵婷婷就是这样的学生,不爱学习,好玩好动,经常惹事。一次运动会上我发现她体育方面特别有天赋,于是给了报了许多项目,果然出类拔萃,就在今年又把她推荐到州里面参加了州运会,她不负众望,拿了个第三名。现在她不仅喜欢上了体育,学习也有所提高了。
2.3 要用爱心去感化“学困生”。教师用爱心去关爱、尊重、信任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记得上学期我们班从国兴小学转来一名学生,他叫程志朋,是個单亲家庭的孩子,刚到我班时整天闷闷不乐,作业也不认真完成。后来我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还让他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地他对我产生了信任,也愿意和我交流了。现在他学习进步很大,由以前的十多分上升到了六十多分,而且现在还是我班一名优秀的足球队员呢!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虽然有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有的学困生即使你付出再大的努力,仍不见成效。总之,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要我们用心付出,相信学困生在老师关爱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李献林,张淑清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