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时间:2024-06-01

郑荣荣

摘要: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受后天各方面因素影响的,在思想、道德、学习有困难,成绩暂时滞后的学生。这些学困生智力正常,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不感兴趣,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学习方法单一,在正常教学中往往达不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每一个“学困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位老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找出他们的原因,寻找对策,把爱倾注给他们,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17-01

有老师总是认为,“学困生”历来是班上的"捣蛋鬼",学习自觉性差,不遵守纪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逆反心理特别强。那么,作为老师,转化 “学困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老教育家陈鹤琴最早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给教师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育成才的观念,只要寻求到好的教育策略,就能把“学困生”的教育做到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应该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为己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特别对“学困生”的重视。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我谈几点我的做法。

1.农村寄宿制学校“学困生”的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边远地区的农村贫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彻底的解决。由于家庭的贫困,农村大多农民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叔伯等亲属监护,离开农村、离开子女到繁华的大都市务工,因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以产生了大量的寄宿制“学困生”。这些“学困生”在幼年时就被迫与父母分离,无法与爸爸妈她建立亲子间关系,在同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长期的生活中,他们在物质上的需求和心灵的创伤得不到亲人的及时反馈,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戒心和对立情绪。而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子女关爱的不足,常常通过多寄零花钱、多购物等大量的物质来满足对孩子关爱的不足,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没有得到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孩子就逐渐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失范。学习状况一般,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机械被动地学习,所以学习成绩比较滞后。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2.分析“学困生”成因,寻求策略

2.1 从“爱”字入手,与学生实现心灵面对面的碰撞与沟通。从“学困生”成因中,不难看出,“学困生”形成关键问题是缺少"爱"的关怀,那么,作为老师,对待“学困生”只能从"爱"字入手。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只有在老师的真诚爱护和信任中,学生才能受到鼓舞,激励上进。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要用"心"交流,不说空话,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愿意同你交流,渐渐地他们会改掉一个个坏习惯。

2.2 建立家校联系沟通体系。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每个健康成长的学生都离不开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她是儿童最初受教育的地方,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三方面的环境缺一不可。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多数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使得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的爱,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得不到引导和帮助,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为了正确引导小学学困生健康成长,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协调起来,各自发挥特点,取长补短,注重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可喜的整体教育成果。

2.3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把“学困生”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起“学困生”信息库,全面掌握“学困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动机等。

(2)建立“学困生”监护人基本信息库,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了解监护人平时如何对孩子的教育等;

(3)建立“学困生”父母基本信息库,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务工详细地址及工种、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4)要对症下药,教师应定期与“学困生”谈心,做到至少每月一次,对严重厌學、时常产生抵触情绪、不断违返道德纪律甚至涉嫌违法的要制定专门的教育管理方案,着重帮助他们进行矫治,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只有让每个“学困生”在"爱"的教育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才能让他们的信心得到增强,意志得到锻炼,这样,他们才会爱学习,少惹事。

参考文献:

[1] 陈桂芳.低年级学困生产生原因分析《文学教育》[J].2011年10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