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01

蒋国琼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在小学教育阶段除了向学生进行课程专业知识的讲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之外,对于学生动手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和小学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信息技术;品德与社会;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24-02

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而言,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课程专业知识讲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着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现实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社会、家庭知识,在提升学生对于周围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应用知识和信息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生活,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可以说,从课程属性方面来看,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一方面具有理论性,需要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根据课本中所提到的知识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实践,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实践和积累,从而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有效的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教师应该以该门课程的课程属性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渗透,从根本上改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对于该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及时对自身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培养纳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范畴之中。在现阶段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往往习惯于将教学重点和教学注意力单纯的集中在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和分析上,忽视了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和提升。这种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得品德與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受到很大程度的消减和局限,使其无法真正发挥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和改进;另一方面还会使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一种教学探索精神和探究意识,使教师形成一种教学惯性和教学惰性,影响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同时也会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培养和应用水平的提升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

教师在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时,还应该认识到这门课程中所具有的各种信息技术,加强自身对于这些信息技术的挖掘和解析,并且将它们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和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使学生在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其次,由于品德和社会在课程内容方面,是对于社会现实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一种概括和总结,与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课程信息技术渗透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性,拉近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找到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应用点,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感悟和现实需要进行有效的、自觉的信息技术方面的锻炼和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用水平。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缩影,包含着现实生活中各种具有实践性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渗透时,应该进一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出教材中具有实用价值和应用意义的教学点,并且向学生讲述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拉近学生和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相关的联系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例如,教材内容中涉及到关于自救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只是存在于教材之中,更是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个人生命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影响,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时应该使学生充分而深刻的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得到极大的完善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为学生营造某种情景,使学生能够通过情景的引导或者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课程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课程知识中所包含的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地震或者火灾等相关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有效的锻炼和体验,并且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实践,在对课程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加以完善和改进,使学生在学与用的互动中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除了情景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应用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家庭记账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进行记账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应用水平。另外在进行自然环境方面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教学环境,走进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的美丽,认识到保护大自然和爱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垃圾的收集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锻炼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

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与家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该门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