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凌晓霞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爱上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激励和启发,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努力使学生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关键词:快乐;作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0-0033-02
在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影响最直接的一面。在阅读典范的文章时,语言句式、表达方法、修辞运用等各方面都可受到启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词不达意。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创建“书香”班级,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可分学期确定阅读主题,规定学生在固定时间里进行阅读。利用“读书摘抄本”,记录自己在读书时学到的好词好句和喜欢的文章片段等,并在每天早晨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词语早餐”活动。由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3个四字词语,并讲解词义和造句。其他学生要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读书摘抄本上,以此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另外,为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可采用学生在校的固定读书时间老师陪读的“师生共读”和学生在家时家长陪读的“亲子家庭读书”等多种阅读形式。每周组织学生读书,交流读书体会,介绍近期读书收获,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就能写出感人流畅、文采飞扬的佳作了。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阅读文章大多都是优美、标准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在教学中多指导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赏析,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作文水平。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说的就是阅读(学)是耕耘,而作文(文)是收获。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硕的收获。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农村,山川河流、花鸟虫鱼、鸡鸣狗吠、春华秋实这些看似平淡的生活场景,其实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指导孩子观察生活环境,可以让他们丰富见识,发掘写作素材。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善于观察。在指导孩子观察环境时,首先要注意其全貌,获得总的印象。然而所有事物都不是由单一事物构成的,而往往是由多个部分组成。所以还要引导孩子注意人或物各个局部的具体情况,并注意观察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近到远,或从内到外……依次进行才能显出系统性。这样,他们就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窥“一斑”,又知“全貌”。另外,还要写好观察记录,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记录。也就是说,在记录时要做到“见一斑而知全貌”,能从各个构成部分、事物中反映出全貌特征。要指导孩子,如果在观察大自然、人物关系环境中有所得,应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并写成日记、文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再次,训练语言要重视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多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指导、鼓励、督促其说流畅,说完整,说得有艺术水平。口语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一种途径,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成正比。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我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学生到后来上台时不再紧张了,吐字清晰,声音也洪亮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创作动机,从内因入手点燃学生作文的欲望,激发出学生浓烈的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向往之情,使“要我作文”转化为“我要作文”,才是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地位,作文教学的难关才有了真正突破的可能。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作文需要早起步,要从小抓起,而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日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我们可从引导学生从写好一句话开始。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一句话的日记,来记录自己在一天里的点滴见闻,记载自己在一天里特有的发现或亲身的感受。随着孩子眼界的扩大、认识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和词汇的日益丰富,日记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这时,教师要加予指导,注意让孩子去挖掘生活,积累生活,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处处做有心人。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不但丰富积累了写作素材,更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笔者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而在语感训练上,提倡教师下水作文,作为范文。这一方面使老师真正了解写作的思维过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学生更易于、更乐于接受。
在評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再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通过互改作文,小组同学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可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这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寿华.《低年级学生日记指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