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衣艳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025-02
【案例背景】
习作教学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进行系统习作训练的起始期和过渡期。他们在低年级说话、写话的基础上逐渐能够按一定顺序有目的地写作,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感情。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注意引导他们从名家大师的笔下习得一些写作技巧,积累好词佳句。但是学生的习作总是让人觉得差强人意,缺少一些生动的描述和童真的展现。如何让学生的作品充满灵动,能够活生生地再现生活而不是词语的堆砌和规则的束缚,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追求的。直到在这次写景习作之际我带领学生参观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夹河公园时,我才顿悟到生活的美和真才是学生获得习作灵感的源泉。学生只有去仔细观察周围的一事一物,才能从中发现、领悟,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主动地表达与成人眼中迥然不同的世界。
【案例描述】
“夹河公园南边有一片竹林。每到春天,小燕子就飞回来了,好像这片竹林就是它们的家似的。我在路上一拍巴掌,小燕子们都会纷纷飞出来,竹子被它们弄地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好像在演奏一曲春天的赞歌……”
这是我班学生笔下的夹河竹林。夹河的美景很多很多,在我眼中或许只有壮观的假山和奔泻的飞瀑,只有千奇百怪的雕塑和古香古色的亭台,却从来没有留意这片清雅却稍显寂翼的竹林。直到读了学生的习作之后,我才隔着校园的矮墙细细地留意和观察,体会孩子们眼中的竹林,它的确是那样的热闹温馨,那样的生机勃勃。
这一次景物片段描写是成功的,它激发了学生观察和描述的热情,这是我之前的作文教学未曾体验到的。在每次的习作指导课上,我都会根据训练的重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并有意地在理论上给学生一些提示,生怕百密而有一疏。“按一定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以住一样,学生能够根据我的这些冷冰冰的要求去做,但他们做的只是生涩的记录而已,说不上具体,更谈不上是什么描写。翻阅学生的习作,他们似乎都可以算合格了,但仅仅如此就可以了吗?为什么学生的字里行间没有灵动的思想和趣味的童真咙?我不停地反思,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于是,在一堂习作课上,我走下了在学生眼里似乎显得很高很高的讲台,和他们一起交流,降低了我以往的严格标准,带领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去亲近身边的美景。
来到夹河公园,我在不知不觉中特意安排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夹河的风景。看着小家伙们有的背着小手深沉地凝视,仿佛被什么陶醉了;有的用小脸、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喜欢的“大榕树”,不时地发出“咯咯”的笑声;有的在轻声地议论并记录着;还有的和公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一起扭起了欢快的歌……他们真正和这片美丽的景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生们满载而归,勿用我多言,他们就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从笔尖倾泻而出,跃然纸上。而不是以前的左顧右盼,眉头紧锁,咬笔咂舌。
“春姑娘正要给我们的公园发下绿叶奖章呢!清澈的河面,白花花的云好像棉花糖呀!我想吃的不能再想吃了!还有春姑娘用春风轻轻地吹了一下我的脸,啊!舒服极了……”
“‘大榕树长得非常高大,叶子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真是一木成林。告诉你们我的一个小秘密吧,我小时候还真分不出来它是真的还是假的……”
“高高的柳树就像碧玉妆成一般,是不是春姑娘偏心,把嫩芽抛在上面了;是不是孔雀仙子偏心,把绿色的羽毛都插在上面了……”
……
我读了一篇还想看下一篇,不知道他们的小脑袋里都装着些什么奇思妙想。孩子们充满童真的习作,使我仿佛也走进了他们的美丽的世界。讲评课上,我试着写了一篇低质量的“下水文”,没想到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说我这写得不具体,那写得不真切,并用某些含糊的“大道理”来给我讲,来给我完善和修改。我一下子成为了他们的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按照他们的意思修改,忙碌了一身汗。之后,班里响起了班得瑞悠扬的钢琴曲,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的大作更是精彩纷呈,把这堂讲评课推向了高潮。这堂习作课给我和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喜悦和无尽的回味,此刻我们或许是世界上景幸福的人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是啊,生活的美和具是学生获得习作灵咸的源泉,他们的亲历亲为是进行习作的能动力,这些胜过我整天讲的“大道理”千百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你在他们的身边做一个欣赏者,做一个守望者,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评析】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小学作文是语言训练的专门课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的能力。“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这里强调的是我口、我手、我心,是“我”,是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更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
现在的学生为何怕写作文,为何一拿起笔就感到头疼,这与教师作文教育指导思想有关。教师不必强调过多的技巧,不必提过多的写作要求,小学阶段初学作文,要在培养兴趣上下功夫。强调这一点,对改变学生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现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衣老师这堂课就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抓好了落实;抓好了“用口头说心头,用笔头写口头”的能力落实。
首先,衣老师不满足于学生记录性的写景,找到问题所在之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切人点,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过程依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行,引领学生融人生活之中,让他们真实地观察,真实地感受,然后用自己的笔真实地描写,再现生活的美和真,再现学生心中的奇思妙想,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共鸣。
其次,衣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用自己已掌握的学生日常习作存在的问题而写成的“质量低下”的下水文,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起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修改、懂得推敲的良好的写作习惯。
再次,衣老师在习作课上渗透了美学教育。通过在背景音乐中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自己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产生对生活的美和真的追求。
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的写作经验和方法以及收获的情感体验,将会扩充
这一次写作实践的意义。
【案例建议】
衣老师习作课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习作规律,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真实再现生活是习作的基础,思想和情感则是文章的灵魂。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延续这种良好状态,例如,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人,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察事物的特点,观察人物的性格,观察动物的习性等。在一系列的生活描写习作中,以观察为基础,继续激发学生善于观察、乐于表达、喜于写作的兴趣。这种模式既承前又启后,将对学生的写作以及认知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经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