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丁许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09-02
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平平,与阅读题失分过多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做不好阅读题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害怕做阅读;(2)不仔细审题;(3)依赖答题套路;(4)缺乏生活体验。
1.害怕做阅读
阅读原本愉悦身心,是一种极好的精神享受。通过阅读,突破自己的小天地,为自己打开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让自己的内心更加丰富、更加充实。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和"题"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一种甩不掉的负担。阅读题真的这么恐怖吗?
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读书是为了引起并满足人们对生活更敏锐的感受。阅读题本质上就是在读书,在唤醒、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只是当"阅读"和"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阅读"本身的乐趣被"题"遮住了,成为一种被迫完成的任务,而不是心灵的碰撞与融合。如何破除"题"的神秘面纱,把"阅读题"还原到最本质的"阅读",让学生不再惧怕阅读题呢?
这就需要告诉学生,阅读题本质上就是一个通过提问不断引导学生阅读的老师。
以小学为例,这一阶段的阅读以记叙文阅读为主,其中父爱母爱居多。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孩子们感受到的情感最多的就是父爱母爱。这类文章有助于引导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这种最直接的情感。通过阅读别人的故事,平常生活中没有留意的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被唤醒了;平常不能理解的父母的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了这行为背后最动人的情感。但是,单纯地阅读故事,这种情感的共鸣只是短暂的、浅层的、模糊的。需要有人帮助孩子强化、明晰这种情感,把它明确地表达出来。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学习作者是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阅读题就是这样一个无声的老师,从不同角度不断提问,打开孩子思考的阀门,引导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更加准确得体地表达。所以,阅读题并不可怕,他只是一个喜欢提问的老师,带领孩子去感受生活,丰富心灵。
2.不仔细审题
前文已经说过,阅读题就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在题干中,常常暗含着引导的方向。
例如,"本文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结合下面所给的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题目中给了三个句子)"。从题干中,我们可以提取关键词:父亲、人物形象、具体句子。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细节中概括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而且已经给出提示,三个具体的句子。这三个句子是很重要的提示,学生无需自己去文章中找细节来分析。如果不仔细审题,学生很容易脱离这三个句子,凭感觉写出对父亲的印象,导致答题不全面,或者分析不准确。
3.依赖答题套路
为了避免学生在答题时无话可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总结一些答题套路。原本是给学生一些提示和思路,但学生以为有了万能钥匙,看到题也不结合文章,直接堆砌答题套路,以为总能蒙对。原本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却让学生有了偷懒的理由和方法。
例如,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达人物情感。学生把这作为不刊之论,在答题时,一字不改,全部照搬,并没有按照这个方法真正地融入文章去理解。去感受。每次看到这样的答案,仿佛在与机器人交流,感觉冷冰冰的,没有任何温度。
4.缺乏生活体验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做阅读的时候很吃力,他理解不了人物行为背后的情感。
例如,《你在伞里吗》这篇阅读中,下雨天,一位在大城市打拼,生活拮据的母亲骑自行车载女儿回家。女儿坐在后座上,为了不让妈妈淋湿,把伞都撑在妈妈头顶,自己淋湿了。文章最后写道,母亲的泪水和着雨水,从脸上流淌下来。有一道题要求写出对"母亲的泪水和着雨水,从脸上流淌下来"的理解。很多孩子能够写出被女儿感动了。但是很难理解到母亲的泪水中包含着对生活艰辛的无奈、对没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的愧疚。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还无法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生活。
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了。父母总觉得能帮助孩子学习的只有老师,却忘记了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最起码在做阅读题这一点上毋庸置疑。
举个例子,老师问孩子,妈妈每天早上坚持早起给你做早饭,从不间断,你觉得妈妈怎么样?孩子说,我妈妈不会做饭,我都是买早餐吃。老师问,爸爸让你多穿点衣服再出去玩雪,你不听,结果感冒了。爸爸嘴上说你活该,但又默默地出去给你买药,你觉得爸爸怎么样?孩子说,我爸爸经常出差,总不在家,没给我买过药。孩子没有感受过,内心没有触动,让他如何说得出呢?他永远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看别人的故事,那种情感的流动总是隔着书本通过文字传达给他,情感的温度到他心里时早已冷却。所以,父母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最真挚的情感,也才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加善解人意,内心也会变得更加柔软,更加丰富。
总之,不要把阅读题当作一种负担,就把它当作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感受不同的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善解人意,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不同人的不同处境。克服了心理障碍,再避免一些阅读误区,就可以顺利做好阅读题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