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会到快乐

时间:2024-06-01

田晓燕

摘要:将快乐体育理论引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基础上的。 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其体会成功与合作的快乐。文章从快乐体育理论的含义、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三方面探析了快乐体育理论在小学体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快乐体育;小学;体育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7-01

1.快乐体育理论及其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改革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的新成果。该理论一出,便风靡世界各地,我国在八十年代左右也积极探索其理论内涵,并将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体育的教学都笼罩在竞技体育模式下,使得体育教学变为单纯的技能传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快乐体育跳出了这个藩篱,它使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个体发展水平在选择、参与运动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上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参与运动的趣味。学生们自由、自主的体育活动是深入体验快乐体育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的自由空间越大,其运动的主观意愿会更好地实现。因而,快乐体育理论提倡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可资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条件。快乐体育实际上就是摈斥以技能掌握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式的教学,而是在发展学生的身心水平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发、自觉的体育意识。当然,快乐体育不是为学生的快乐而实施的教学法,而是要让学生在体验学习是快乐的基础上,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树立体育意识,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格。

2.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当遵循的原则

2.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上毕竟有其独特特征,这方面心理学和生物学已经告诉我们了。其中,小学生在生理上的典型特征是神经容易兴奋,好动活泼,容易扩散,动作准确性及协调性弱;而在心理上则感觉及知觉已得到充分发展。尽管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有稍微的区别,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其感知觉的系统性及准确性都不断增强。甚至,对于小学低、中、高年纪学生,其身心特征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说,运用快乐体育理论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譬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当尽量选择运动负荷量小的运动,在教学上要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

2.2趣味性原则。所谓的趣味性就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要活泼、有趣,既能调动小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较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这里的趣味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方式要尽量生动有趣,如选择游戏法、合作学习法、阳光体育教学法、建构主义法等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法,二是具体的教学形态,包括语言、教姿教态、教具的展示等,如在语言的选择上,要尽量绘声绘色,达到"矫情"的效果,这是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姿教态要栩栩如生、贴切,运动项目的动作示范要与生动的语言协调起来;选择的教具类型也要选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集中学生注意力的。

2.3互动性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意识已充分建立,其自我意识十分依赖于他人的评价。其自我意识尚不够全面、客观,主观色彩较浓。因此,内心极其希望得到他人肯定认可。快乐体育理论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这种情感体验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体育教师的正面评价上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转换角色,怀有一颗"幼稚"的童心,实现与小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使得教师融入小学生的内心,使其获得成功的感受。

2.4学生主体性原则。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虽然还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行为,但主张要将儿童当成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特性格特征的社会成员来看。快乐体育理论就是要将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师通过创造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领悟各类体育项目的技巧,学中乐,乐中学。

3.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3.1运用游戏教学法。鲁迅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这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因此有教育家指出,儿童的身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获得,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获得的。游戏之所以是小学体育教学不可忽略的手段是源于其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与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游戏具备一定的比赛与情节,使得小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肢体的表现力、观察力、灵敏性和协调性。游戏还能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合作、机智、果断等品质。下面,笔者将以六年级的"渡河"游戏教学为例:笔者在场地上划两条距离大约为十五米的平行线,以中间为河道,在河道内部分别放了八个厚度为十厘米的海绵垫,作为"石块"(两组圆圈的位置、距离、大小相似)。笔者将班级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支队伍,进一步分成两组,并排成纵队让其分别站在平行线的两端。发令后,使一端第一个名学生在石头间跳跃,跳到对岸后和第一任拍手,让对岸第一任跳回,依次跳动,以先过河的队作为胜利者。其规则是,跳跃时必须跳在海绵圈内,否则要重跳;下一人当被拍手后,方可跳跃。在进行正式的体育游戏前,笔者先进行了相应的示范,以潇洒自如及饱满的精神使得学生进入游戏情境。示范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单脚跳快还是双脚跳快?跳跃时,双手的摆动位置如何与双脚的跳动姿势协调起来?这是此节课的重点。在比赛时,对于学生常出现的失误,笔者又及时点出,避免其它学生犯相同的错误。

3.2视觉、听觉、触觉交融。这里提出的视觉、听觉、触觉交融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绘声绘色的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要进入一定的教学情境,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设施。小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所带来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声情并茂的特征,栩栩如生的卡通动漫以及图像、艳丽显眼的颜色、激动人心的声音都可较好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下面,以三年级的广播体操教学体操为例:笔者选择了动作类型为技巧型,动作名称为分腿前滚翻的作为教学内容。在正式教学前,笔者先进行了个人示范,该动作的难点与重点是滚动的速度,以及推手、屈体、支撑身体姿态与时机的控制。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该动作是较难而乏味的。于是,笔者将该动作分为四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复习前翻滚,提高滚动的速度。借助多媒体视频,让

学生在模仿笔者的动作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正确的动作规范。

第二阶段是学习前翻滚分腿起,体会不同推手位置对动作完成的影响。这一阶段,采用笔者亲自手把手指导,对于动作规范性较差的学生,重点纠正,以鼓励为主。第三阶段是提高与复习前翻滚分腿起,提高学生推手、折体、支撑的连贯性与协调性。笔者播放了较为欢快的儿童歌曲,以配合动作展示。经历了视觉、触觉、听觉的教学手段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了前翻滚分腿动作了。

3.3比赛教学法。采用比赛法,主要是利用竞争的精神,它能最大地激发小学生个人和集体的潜力,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起到活跃课堂情绪,使得小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体育运动,发现运动的乐趣。在小学生熟悉一定的运动技巧后,就可采用比赛法,可起到提高运动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以跳绳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学生双脚跳、单脚跳、单脚交替跳后,举行花样跳绳表演及跳绳接力比赛。又如可举行投弹打靶比赛,可提高小学生的投掷技巧;举行跳背接力比赛,能增强学生的跳跃支撑技能。教师一旦在比赛中发现小学生的错误动作,要及时引导并纠正,使提高运动技巧与比赛有机融合,以让小学生从比赛中得到快乐。

4.总结

快乐体育理论能成功地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应该是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快乐体育通过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感交流方式,因而能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