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智力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6-01

王振荣

摘要:现在讲教育均衡,所以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就要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非智力;学习与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31-01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然而,单一发展智力,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是不科学的,是违背学生心理活动基本规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非智力因素呢?广义地说: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生理、环境因素都称为非智力因素。狭义地说:非智力因素包括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便影响着智力活动进行的心理、生理,环境因素。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教学中按照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去进行,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开发尝试,谈几点看法:

1.运用直观教学,叫学生动手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就会自觉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几何》中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时,为了打破学生长期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在导入时,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四根小木棍,分别为2cm、4cm,5cm、7cm,让学生用它们来搭三角形。顿时,学生们兴趣勃勃地操作起来,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们可以来回答问题了,先问他们可以搭几个,分别把三边长度记录,然后问为什么2cm、4cm、7cm三条小棍不能搭成三角形呢?这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解起来就容易了,避免了死记硬背定理。

2.挖掘教材趣味,让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是一门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材安排的内容和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使问题灵活新颖,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数的开方的平方根中,为了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学校要建一跳高的沙坑,要求是占地5平方米的正方形,你该怎样施工?学生马上议论开了。又如:初二几何相似三角形,这部分知识用传统教学法枯燥无味,学生没兴趣,对这一节内容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谁能不过河而测出河宽?不爬上树而测出树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 这些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学生顿时兴致高涨,积极参与思考、计算、发言,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教学。

3.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善于学习

同学们从课文上看到的是一个个现成的概念、公式和定理,这些东西是怎样来的,同学们都想知道。平时听老师说:"知识来源于实践",可就是没有看到谁"实践"过那些知识。"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何不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这种热烈的探知欲望呢?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有处。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及其判定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我手上拿了一个平行四边行,在整理的时候一不小心撕毁了一个角,并且假装吃惊的样子说:"哎呀,老师不小心撕破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真可惜,现在有哪位同学来量一下撕掉的这一角度数是多少?还有缺角这两邻边长是多少?"问题一提出,学生讨论异常活跃,跃跃欲试,纷纷发表意见,不仅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诱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证明,去模拟,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使整堂课充满了生机活力,从而达到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和思维上的"共振"。

4.加强情感交流,促使学生敢于学习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信任感和期待的心情。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在教学的每一句语言中,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统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教法,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教师还应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多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清除自卑心理,增强学习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数学教学能否取得成功,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记得非常清楚,班上曾有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学生,在学习时非常的懒,在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时,我特别提醒他,学了运用计算器后,能很简单地进行一些运算,这正合了他的口味。结果他对利用计算器求平方根、立方根等能够轻松自如地掌握,以这为契机,激励他掌握好一些计算题也能通过计算器来做,他对数学慢慢的有了兴趣,更发展到后来在统计中使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方差等部份都能掌握得很好。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5.渗透品德教育,激学生我要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要用学生熟悉的事例,使其感受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正如数学家化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学习统计时,我举了一例:现在让你来当老师,请选择一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这两位同学前五次成绩如下:甲:76、84、80、87、73,乙:78、82、?9、80、81,请问你该选择哪位同学参加,为什么?

同学们天天坐在下面听课,这时能当老师了,大权在握,个个都想表现一下,踊跃之情可想而知。

又如:你现在是某商场的一位经理,现有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①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②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

想想看,他们都还是毛头小伙,现在就当经理了,一定不可以太丢脸哦,可别把生意做砸了,于是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来了,是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些例子把学生推到"教师"或"经理"的位置,会使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学生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中去,从心理上产生"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真可谓是"受之以鱼可饱食一餐,授之以渔可终身受益。"

6.磨炼学生的意志,让学习天天持续

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往往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都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如害怕、慌张、挫折、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

例如:在"弦切角定理"的教学中,做如下设计,首先当弦切角的一边通过圆心时:(1)、弦切角是多少度,为什么?(2)弦切角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3)此时,弦切角与它所夹弧所对圆周角有什么关系?

每个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此时弦切角与它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都是直角。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当弦切角增大或减小时,弦切角与它所夹弧所对圆周角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猜想,从而得出结论,并给出证明。通过例题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加深,激励学生不怕困难,认真钻研的精神。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意志,又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贵在育人,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高尚的爱国情操,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意志。

总之,在教学中,若能正确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利用,对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在数学中有着巨大的潜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连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若干途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付东峰《变习题为应用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