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审美教育对中学数学教师的需求

时间:2024-06-01

林火城

摘要: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审美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数学知识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美的因素,无论在公式、定理还是结论中,我们到处可以感触到数学的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内容是广泛的。在中学数学中加强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美感,使这形成对数学爱好,启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最佳动机,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以此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分析数学美及其特点出发,论述了数学美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审美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对数学教师的需求。

关键词:数学美;中学数学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48-01

数学美源于数学,是数学的学的本质属性。数学的美育价值也愈来愈被教育界所注目。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也是数学审美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而审美主体(学生)从审美对象(数学)中获得美感的"桥梁"就是数学教师。所以,在数学审美教育中充分认识和肯定数学教师的作用和明确对数学教师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1.数学美及其特点

数学具有文学和艺术所共有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这就是所谓的数学美。具体说来,数学美的本质就是数学关系结构系统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意向的融合。这也就是说,数学的内在结构方法和人的意向共存、斗争之后,必然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这个新的范畴,就是数学美。

1.1美观: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对称、和谐、简洁,总给人的观感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比如:几何学常常给人们直观的美学形象,美观、匀称、无可非议。

1.2美好:数学上的许多东西,只有认识到它的正确性,才能感觉到它的"美好"。不美丽的例子很多,比如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对称、不和谐、不美观。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它、运用它,就会感到它的价值,它的美好。

1.3美妙:美妙的感觉需要培养,美妙的感觉往往来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三角形的高交于一点就是这样;2个圆柱体垂直相截后将截面展开,其截线所对应的曲线竟然是一条正弦曲线,与原来猜想的是一断圆弧大出"意料之外",经过分析证明的确是正弦曲线,又在"情理之中",美妙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

1.4完美:数学总是尽量做到完美无缺。这就是数学的最高"品质"和最高的精神"境界"。欧氏几何公理化体系的建立,"1+1"的证明都是追求数学完美的典型例子。

2.数学美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无处不美。英国人的学界老大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曾这样阐述数学美,作为科学原理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特点。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数学美。它主要包括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静态美、动态美、结构美、形式美、符号美、机智美等等。这些美遍布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还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因此,数学美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数学美育能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他对数学问题会更加勤于思考,乐于钻研。

2.2数学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主要以数形之间的直观想象,探索过程中的合情推理,从有限到无限的形式模拟,数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猜测等思维形式为代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代数式。特别是数学中数与形的完美统一——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发挥自己思维上的主观能动性都是很有作用的。

2.3数学美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培养一个人完善的人格品质,帮助他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数学教育家辛钦说过,"根据我的多年经验,钻研数学科学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道德色彩明显,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

3.审美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对数学教师的需求

3.1断完善自身,学习审美理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什么,科学的审美依据的原则有哪些。只有自身树立起科学的审美观,并应用于审美教育教学实践,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创造美。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你想欣赏艺术,必须成为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

3.2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及时捕捉美的信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想素质的关键。数学教师应当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在教学中针对数学中化归、变换、数形结合、分解与组合、构造等美的数学想思,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与教学过程,着意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领悟到数学中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之美。

3.3运用良好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进行数学教学,达到审美目的。

(1)仪表、姿态美。这是由美的特征之一——美的形象性决定的。

(2)语言美。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语言之美是艺术美的外在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美的世界必须通过视觉和听觉,才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而教师恰是运用语言这一载体来传播美的。

数学教师语言的准确、严谨、鲜明性自不待言,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的节奏性:语言的节奏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化,美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随人的心境情绪不同而不同,美的节奏能调节人的良好情绪。人感受的最适度的节奏是70-90次/分,这样,能使人产生"悦目明心"之感。

②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揭示抽象的数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留有积极创造的余地,以发挥想象力。

③语言的丰富性:学生的审美创造、审美欲望的强弱与产生的愉悦程度成正比。教师运用暗示、含蓄、幽默的语言及语调的抑扬变化,都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

(3)、道德美。康德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教师的道德美应包括为人师表的品行美,执著追求的毅力美,甘为人梯的奉献美,教书育人的理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身的道德原则渗透到审美活动中去,以达到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使学生的道德境界变得崇高。

3.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设美的环境,提供给学生创造美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数学来源于实践,和大自然、社会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开辟第二课堂,广泛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提供创造美、鉴赏美的广阔天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认识美、发现美。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的激情与创造的动机,令学生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数学美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也是可能的。从数学教师应该从"塑造新一代心灵美的科学人才的工程师和艺术家"这一观点出发,激发学生的爱美本性,让学生把追随真、善、美作为正视生活的理想,扬起生命的风帆,去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材料,用美的语言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爱美的精神,逐步净化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做一个有道德的、崇高的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