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张平慎
摘要:在最新推行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生活材料的应用和以往所学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建立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缩小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50-01
前言: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生活中的元素去指引学生学习,不但可以将抽象知识化为立体,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通过从生活走向数学,在让数学走进生活的方式,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下,对于小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经验出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而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与立体,通过直观生动的知识练习,实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转化,不但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进而为学生形成数学观的价值体系,充分的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1]。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中,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和过程,通过对自身生活经验的提炼去联系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数学认识,这不但对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转变学生的思考模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得眼光去看待世界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低年级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实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方法。
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2.1从探究出发,联系生活画面。在课程改革下,实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是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为学生设计探究性习题,进而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自主思考,在学以致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2]。例如,在学习《分一分》这节可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上学过程中的经验,回忆一下自己会途径什么地方,根据这些场景的特色特点进行分类。其次也可以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回想一下商店中的物品位置摆放,进而理解物质分类的含义。在或者联想一下周末和父母去动物园时的场景,回想那些天上飞的动物、地上跑的动物和水里游的动物,是不是因为它们的行为方式不一样,才会分区观赏,通过把这些学生常见的生活内容联系到实际教学内容中,进而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从层次出发,融入生活元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受知识的层面,和成年人不能相比,他们往往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事物,或者新奇好玩的事物接受能力更强,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层次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设置问题,才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进而通过更高目标的挑战,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程内容时,教材中的问题是"某工厂一共生产了50个零件,每8个零件包装为一盒,问最多可以包装几盒?"由于工厂加工远离学生生活实践,因此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感,但如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层次出发,转变一下问题模式,如妈妈有50颗奶糖,每天允许你吃8块,最多可以吃几天,这样的问题,很快就可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也会快速的做出应答,这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2.3从趣味出发,返回生活天地。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证明,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导向,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情感,因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也因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设计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学生才不在会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才会渐渐地喜欢上数学,进而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3]。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景观的图片,如天安门、金字塔、万里长城等等,通过图片中的对称效果,加深学生对于对称这一含义的概念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有趣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趣味出发,却能够将知识返回到生活的天地,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3.总结
教学改革无疑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化教学贵在教无定法,因此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生活元素与教学知识的融合,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与教学有关的生活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传富.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下).2013(08)
[2]李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3]吴玉亚.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5(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