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尚凡霞
摘要: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每个人都要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合作已经成为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来看,幼儿期是合作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关键期。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重要时期,从游戏和生活等各方面,采用适宜的策略,加强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发展社会。
关键词:合作认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2-0228-01
合作是幼儿步入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调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是迫在眉捷的,也是幼儿将来“生存”于社会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
1.加强正面引导,传递“正能量”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2.在日常活动中积极为幼儿创设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画画、搭积木、户外游戏等。作为教师,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我們常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建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采取两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合作行为逐渐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
3.培养幼儿解决合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应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4.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对合作伙伴情感和需要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增强彼此间的理解,从而表现出适合他人需要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满足等的情感等方式使幼儿童伙伴产生情感共鸣。这对提高幼儿合作认知,增强幼儿合作意识,同时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5.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合作认知的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幼儿在集体的游戏活动中可能会表现出较好的合作行为,但是在家庭环境中就不一定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因此,家长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5.1 家长要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合作经验,使幼儿产生乐于合作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请幼儿帮助翻书,或是在故事讲读完以后,请幼儿给家长讲讲故事的内容。在亲子之间协调合作的良好氛围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习合作的本领。
5.2 利用生活小事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例如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摆餐具,洗衣服时帮忙把水拧干等等;同时父母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进行分工合作,从而为幼儿示范各种有意义的合作行为。总之让幼儿尽可能多地参与需要合作的事情。
5.3 父母尽可能引导幼儿了解世界,尤其要了解社会生活等需要人们的合作。例如带孩子去购物,让孩子把在幼儿园中的角色游戏中获得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合作能力。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基地——幼儿园,应当抓住这个关键期,在幼儿集体当中采用适宜的方法,同时重视与家庭的配合,指导家长及其家庭成员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能力。使幼儿在合作中促进智力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和沟通合作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2] 于海琴,周宗奎. 儿童的两种亲密人际关系:亲子依恋与友谊[J].心理科学,2004,27(1):143-14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