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4-04-24

张淑芬 胡云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凝练,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和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高度体现。***总书记指出:“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于民族、国家而言,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当代高校学生成才的方向杆。然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如何?在现实中能否自觉践行?带着这些问题,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及践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56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调查与分析

1.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15份,回收问卷106份,有效问卷100份。 本次调查对象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各占总调查人数的25%,其中党员、预备党员占26%。调查情况如下。

1.1.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

通过调查可知,7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媒介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占比最大。其次是网络媒介,占比65%。另外有50%的学生是依靠书本得到核心价值观信息,随后依次是,交谈、报告会等信息传递途径。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情感态度调查结果中显示,36%的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新闻不感兴趣,不会去关注此类信息。经常关注此类信息的学生只有32%,在被试大学生中,60%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了解不全面,在被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道德的要求时,只有15%同学选择“敬业”,剩余85%的大学生回答错误。

1.1.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情况

45%调查者认为核心价值观给其学习、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高度认可核心价值观,30%的调查者对其带来的影响感受不强,认同感较低,其余25%调查者,没有感受到或不关注核心价值观在其学习、生活中带来的影响。 半数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是为提升自我,而主动学习,属于内在认同核心价值观。49%的学生是受外界影响,在外力推动下进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1.1.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情况

真正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民践行核心价值观主要有“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四个方面,针对近年来大学生道德突出问题,笔者设计两道问题,分别对大学生敬业、诚信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50%的大学生会尽早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达到敬业的程度。另有35%的同学选择在最后时限内匆匆完成作业,敬业程度低。剩余的15%的学生则不会完成作业,不能达到敬业程度。大部分同学表示,存在为取得好工作而在简历中添加虚假信息的现象,比例高达70%。其中15%的同学认为简历添加虚假信息属于普遍现象。

1.1.4有关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

当问及调查者,认为学校在开展有关宣传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时,53%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展的工作形式化严重,流于表面,这类问题赞同比例最大。其次,超过半数学生认为学校缺乏组织有关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达52%。最后,有4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开展的工作忽视制定规章来引导学生言行朝核心价值观要求发展。

在问及被试者,愿意接受何种途径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时,74%的学生表示社会舆论宣传的效果更好,更容易被接受。其次是校园内部宣传,占65%。再次,超过半数学生认为,信息网络途径是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最后,相比之下,家庭教育占比最小,只有35%。

1.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培育现状分析

1.2.1大学生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网络媒介获取核心价值观信息

据调查分析,大学生主要从传统媒体、网络传播途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70%受访者从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等途径了解核心价值观,65%的大学生经由网络媒体获取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表明现代信息网络传播途径,是传播核心价值观重点着力方向。

1.2.2多数大学生能够掌握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大学生民族发展的后备军,是国家、社会重点培养对象,在党和国家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指导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掌握是树立认同感的基础,依据数据,85%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的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其中有60%的同学能够完全了解“24字”。从整体上分析,大部分高校学生能够掌握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1.2.3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核心价值观并有积极的情感认同

根据数据显示,50%的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是内在驱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先进思想,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另外,有75%的学生有意识的认为,学习核心价值观对學习、生活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意义,其中,45%的大学生认为核心价值观可以给学习、生活带来“正能量”。充分表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情感认同。

1.2.4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深度有待加强

调查中显示,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完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但在被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道德的要求时,只有15%学生答对,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虽然已掌握了核心价值观内容,但事实上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了解还不够透彻,没有深刻理解。学习核心价值观只流于表面,没有触及实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构、价值的解读深度,有待加强。

1.2.5大学生存在知行不统一的情况

在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调查中,大部分同学表示,知道并了解“诚信”的内容和重要性,但同时又存在,为取得好工作而在简历中添加虚假信息的现象,比例高达70%。其中15%的同学认为简历添加虚假信息属于普遍现象。反映了大学生中存在诚信缺失问题。表明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方面,执行力不强。

1.2.6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实践的现象

据调查,53%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工作形式化严重,流于表面。其次,52%学生认为学校缺乏组织有关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最后,有45%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开展的工作忽视制定规章来引导学生言行朝核心价值观要求发展。表现出,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是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实践活动组织力度有待提高。

2调查结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环境原因

环境所传达的内容缺乏与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应性,影响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首先,环境所传导的主导文化呈现非中心化,淡化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使社会环境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力弱,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深度。其次,环境在传导中不能贴近大学生生活,轻视人文关怀,导致学生学习价值观的驱动力不足,只流于浅显的表面知识学习,不去主动深刻了解,难以将核心价值观要求转化为实践。最后,环境传导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缺乏相互印证,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不信任感,影响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形成。

2.2学校教育原因

首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浅层性,没有能够使学生了解其内在深刻含义、价值,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形成和深化。其次,高校仅仅把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停留在“教”的层面,对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导致大学生缺乏以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来引导自身行为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校园没有将核心价值观化于对学生言行的要求和导向中。

2.3信息网络原因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与信息网络联系密切。但网络媒体也会影响大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行为导向。一方面,大学生面对网络环境缺乏自控力和辨别能力,产生对核心价值观体系错误认识,使得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安排,而浅显的学习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虚拟网络世界信息混乱影响权威“话语权”,使大学生蒙与“非中心化”文化中,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轻视态度,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深度,无法发挥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行为导向作用。

3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和培育的建议

3.1国家应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把握。一方面,国家应切实加强高校先进文化建设,指导高校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另一方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既要依托教育,传授核心价值观内涵,也要靠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为认同感的形成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3.2校企合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實践机会

虽然大学生身处学校,但并不是封闭于“象牙塔”之中,其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导向很大一部分受社会氛围的影响,所以,培养大学生实践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和意识,有必要从外在社会实践入手。一方面,增强社会人文关怀,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在社会、企业中提升核心价值观实践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核心价值观社会渗透体系,加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建设,以及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让大学生在社会、企业中,感受醇厚的核心价值观环境氛围,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使学生主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深化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能够起到帮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理解、认同和培养实践意识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之一,高校在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课为主阵营,全面系统的传授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将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大学生思想中,结合学生多样性,改善、丰富教育方式方法,结合时代发展,完善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强化理论深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更有深度。另一方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实践能力和意识,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化于对学生思想、言行的导向中。如食堂以及公共场合多播放核心价值观视频、号召大学生定期参与和核心价值观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由知到行,增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

3.4学校应建立动态评价体系,把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状态

大数据时代,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工作中,我们应依托时代优势,利用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状况评价体系,结合爱国、敬业、和谐、友善四个指标衡量大学生价值观。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动态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成为组织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科学依据,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培养策略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3.5依托网络媒体,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引导行为

现代网络发达,高校学生也是网络领域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依托网络媒体,对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高校要重视网络内部的整顿和管理,增强权威“话语权”,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学习深度,给予大学生正确行为导向。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拓展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开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和教育模式,例如建立微信公众号,结合社会热点正面宣传核心价值观;不定期推送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资讯,大学生可在其中参与评论,网上互动等。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从中深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赵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