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01

范梅芳

摘要: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语文教育与语言发展相辅相成。语文教育教育作为其他教学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教育时期,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认知与情感作为现代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情感教育作为其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情绪分析,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及掌握语文教学内容,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现状出发,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49-01

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思维品质、思维空间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现代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感性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及管理自我情感、学会分享与交流自我情感是语文情感教育的三个组成方面,因此,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理解及分析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的对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与分享;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等进行正确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的思想境界及语文综合实践素养。

1.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意义

1.1密切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的情感是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在小学阶段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教材特点为依据,找出其中有关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情感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予以引导,同时与学生一起感受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与意境,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分享,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学习的乐趣与校园生活的美好。

1.2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及引导者,是以教材内容及自身具备的知识素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的施教活动,这种实教活动也是特殊交往活动的一种。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者十分特殊角色,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解读的情感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情感教育的实施,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情感氛围,使得师生时间能够平等对话,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及思想素质的提高。情感作为师生之家的纽带,使二者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環,正确的认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教育更加乐于接受,学习的积极主动及认真性也会随着提升,学习效率也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当前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现状

2.1部分教师思维固化,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充当的角色十分不恰当,大部分的都是教师在台上不断的讲解,学生在台下被动的接受,教师往往由一个引导者变成了控制者。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感到拘束,导致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发言,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是无从谈起,导致课堂变得乏味、沉闷、甚至无趣,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严重阻碍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2教师对教材内的情感缺乏深入的挖掘。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载体。教材中的情感体现往往是隐晦的、内敛的,理解能力较低的小学生不能完全的、自主的对教材中的情感表达予以体会及感悟,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之后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自身文学素养的限制,对情感的理解往往拘泥于教材本身,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挖掘,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情感的理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情感教育的实施。

3.浅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3.1创造课良好的、互动式的课堂学习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情感和谐的基础,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受到心灵上的无拘无束,师生才能在课堂上畅快、尽情的进行交流。情感教学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因此,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予以变革,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运用热情的、幽默的、生动的、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加清楚、明了,使他们在轻松、畅快且不失民主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享受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发言与回答问题,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师生双方在平等的氛围中实现良好互动。

3.2对教材内的情感紧身层次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具有内敛性,因此,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情感予以深入的挖掘,从而达到以情传情、以情激情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首先要对作者的感情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使他们在进行感悟、体会之后,将作者在文中的感情转移为自己的感情,进入其中的角色。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对文章的人、事、情结等深刻铭记,并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在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及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3通过多种形式,创设与教材相符合的情境。特定的情境及场合是人产生特定情感的载体。因此,语文情感教育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实例证明,在以教材为载体的前提下,将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在各个年龄段的认知、心理等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与文本内容相对应的情境中去,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与求知欲。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进行本文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幻灯片、表演、朗诵等多种形式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激发与熏陶学生的情感,积极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道德感及理智感,促使他们高尚品格的形成。

4.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形式。但是最大的功效尚未真正发挥,需要广大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对这一教学形式进行正确的认识及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及尝试,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全面改革授课方法、积极充分的对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最大化的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杰.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快乐阅读.2015.

[2]沈雪玲.浅谈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