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人单位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调研分析

时间:2024-06-02

刘永静+张晓惠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矛盾越发明显,本文通过用人单位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调研分析,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总结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职业能力 培养 建议

一、调研背景

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就业形势也越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矛盾越发明显。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结构失调与市场脱节、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用人单位理念转变等因素,但大学生职业能力是否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职业能力主要表现为某个人对某项任务或活动所达到的成就水平以及能够容纳、接受或保留事物的可能性。一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其能否顺利完成相关工作或任务。职业能力是某个人能否顺利进入职业的先决条件。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对象:2016年南昌某高校参加“双选会”所有用人单位。

调研方法: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现场回收;座谈会;讲座等。

三、调研基本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开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表现的评价及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旨在通过调研帮助大学生清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掌握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现状及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从而利于学校针对性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基本调研情况

此次调研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72份,现场回收问卷164份,回收率95.35%,有效问卷164份,涉及金融类、软件类、建筑类、服务业等;举办用人单位与学生座谈会4场;讲座1场。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统筹规划等6个方面;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涉及用人单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欠缺、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职业能力等5个方面。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分析

在涉及创新能力方面,31%的用人单位表示大学生遇到专业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沟通能力方面,58%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具备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54%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能阅读并理解多种形式的讯息。心理素质方面,52%的用人单位表示遇到困难乐观面对,学生能善于调节情绪;62%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乐于奉献,有高度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能客观的看待自己,能监督和负责自己行为这一项,则只有53%的用人单位认同。专业知识方面,65%的用人单位认为学生能熟练的操作电脑,用一些常用软件解决问题;能顺畅的进行英语交流和写作,并能阅读和理解英语文章方面学生表现较差,只有54%的用人单位认可;在专业基础知识、知识与实践结合方面,75%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表现较好。团队协作方面,用人单位觉得学生各方面表现差强人意,61%认为学生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团队成员,64%认为学生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团队成员,70%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积极主动和他人沟通,而不是被动回应,61%认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积极主动和他人沟通,而不是被动回应,59%认为能调动团队或身边人的积极性帮助自己完成工作。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培养目标有待更加明确;二是职业能力理解出现偏差;三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当;四是职业能力指导明显不足;五是学生实践机会偏少。

(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1.企业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整体评价

2.企业认为如今大学生职业能力最为欠缺的

3.企业认为大学生最重要的能力

4.企业认为困扰大学生求职的主要因素为

5.企业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为

6.企业认为大学生提高其职业能力最为有效的

以上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品质最为重要,认为心理品质为困扰大学生求职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十分欠缺的一个职业能力;其次认为自我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群体交往能力也是大学生欠缺的。

五、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学生个人策略建议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職业理想可以概括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定位与追求。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对未来人生职业走向的一种规划,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动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去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正确的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关系。

2.充分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感、满足感和适应感。

3.全方位提高职业能力技能。充分借助各种平台、机会,全方位提高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水平,着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学校策略建议

1.调整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模式。结合实际,按照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调整,积极地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构建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学生大学生涯,具体表现为: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应根据各年级的具体情况,编写出与年级学生情况相符的高质量指导教材;第二,建立相应的咨询机构。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业世界只有笼统的感性认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足之处,只有加强面向个体进行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的人,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职业能力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职业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要求大学生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也已经成为解决当今社会就业难题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云鹏.浅析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3):33-34.

[2]高翔,马俊彦.浅析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新西部,2011(30):148-149.

作者简介

刘永静(1986.2-),男,江西省上饶市,汉,本科,江西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