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米华影
摘要: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朗读教学是语言教学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从教师的分析方面来讲,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从学生的方面来讲,朗读是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目前朗读教学的情况来看,尽管学生的朗读时间和次数都有一定的提高,有的课堂甚至“读”领风骚,但是效果却捉襟见肘。因此,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小学朗读教学层次方法以供参考,希望教师在系体观的基础上,明确不同阶段不同的朗读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100-01
1.引言
朗读“出之于口,入之于心”,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因而,朗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现在教学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盲目重复的进行朗读教学的情况屡见不鲜。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大力改革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朗读教学,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朗读效果。
2.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自有文字记载起,就意味着必须要用声音来念出这些文字,孟子云“诵其诗,读其书”,说明在大约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朗读。[1]张颂在《朗读学》中提到:“所谓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是说话声音的清澈、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2]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总而言之,朗读就是指用清楚洪亮的声音并有感情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造活动。
从孔夫子开始,朗读教学几千年来一直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朱熹也说过:“凡读书必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感知。事实证明,朗读教学,既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的规律,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3]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可以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增强自身的鉴赏能力。脑海中再现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略作者的感情。小而言之,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大而言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3.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方法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朗读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1 小学生朗读的主要方法。
小学朗读教学应该运用以下方法。
第一:带读。通过带读,读准字音,这是小学生朗读的第一步。同时,带读时教师应注意听辨学生易错之处,进行强调,以加强印象。小学生刚开始学习,会有很多小问题,需要老师加以提醒。[4]正如《智力的培养》中所说“小学生朗读课文和朗读统一材料,都是响度最佳,技能最差,表情亦不理想,口齿准确度视材料的性质而转移”。因此,带读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二:范读。范读也是小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但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因为不好的范读起不到示范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在范读时,教师要吐字清晰,语速适当,感情充沛。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印象。突出文章主要内容,将抽象的形象感受鲜明的表达出来,并且要强调生疏、难懂的词语。那么,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会不自觉得进行模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进步。
第三:问读。问读是学生在对文章有了初步了解后,通过师问生答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希望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握大意。如《所见》
师:牧童骑着什么啊?
生:黄牛。
师:拂堤有什么啊?
生:杨柳。
……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既了解了大意,又学会了停顿、断句。
第四,演读。通过学生的表演,让文本信息在学生脑中活动起来,实现熟记。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历亲为,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熟悉课文的内容,从而也可增加阅读兴趣,缓解机械的反复朗读造成的枯燥感。
第五,想读。学生在熟读、会背的基础上,边读边让文本信息在头脑中展现出来,有感情地朗读,熟记课文知识,也有利于开发学生想象力。
如教师在学生演读完《小池》后,会要求学生进一步想读:让叮咚的泉水从一片清凉的绿荫下流过,一只俏皮的蜻蜓悄然落在刚刚露出头的小荷上的美丽画面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此时好像自己就是杨万里,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让学生明白了感受当下,要善于抓住到生活中美好的瞬间,最终在会读的基础上达到记熟、记好的目的。读的方法有带读(范读)、问读、演读、想读四种,分别达到读准、读通、记熟、记好四个目的。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体现了多读、多背、少分析、少讲解的原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4.总结
教师在具备了整體观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把握朗读层次,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进行朗读学习,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朗读的积极性,从而改进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愿读、乐读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德育教育不能依靠说教的方式进行,一味的灌输会让学生更加排斥,甚至厌恶,所以最好的德育教育方法还是陶冶,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这也是一种[5]“传统的‘无为教育”,而朗读便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8.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
[4]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231.
[5]张连元.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