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小学德育中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4-06-02

南应章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不光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让他们养成可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还是为了帮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学习的第一阶段,这对个人行为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其他人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德育教师,要注重在德育教育的各个阶段实施行为习惯教育。当然,让学生在小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育教师必须采取恰当措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逐渐渗透。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40-01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这是开发其潜力和规范其行为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这一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比让其学好文化课更重要的事。德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不是一个概念,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和行为素质的基本教育,将德育教育和习惯放在一起开展,不仅使其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还将德育教育从书本剥离出来使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内容

1.1 明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礼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东西。对于小学生来讲,明礼也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素质。明礼的具体表现就是要有一个文明的举止,小学生要养成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保持应有肃立;见到师长要主动有礼貌的问好;自觉使用“您”、“请”等礼貌用语进行交流的习惯。

1.2 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尊重是一个付出的过程,有付出才會有收获。所以要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耐心听取别人的话语,不随意打断;虚心接受别人批评教育等习惯,从实际行动中明白尊重的真谛。

1.3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新时代的小学生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珍惜学习用品,不要在书本上随意写画;不要乱花钱;不浪费粮食,提倡光盘行动;使用水龙头记得随手关闭开关;出门时记得随手断电。要让学生从小学就开勤俭节约的习惯。

1.4 自立。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立的能力。在小学,学生应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来完成,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内的被褥和自己的衣服;做事情不要自私,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

2.良好习惯的培养办法

2.1 从点滴做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微小事出发,时时刻刻不忘强调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能以课堂的知识讲解形式解释。教师需要重复多次引导纠正学生行为习惯才能使之成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各个教育环节,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可以用班会课向学生解释学校基本规定,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并让学生开展与其相关内容的讨论。学生可以谈谈这些规章制度在形成良好习惯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我们要善于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即使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尊敬老师,课前预习充分,认真做作业,热爱卫生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典型。

2.2 加强监督管理。

小学是一个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一步,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将习惯深深地刻印在学生的心里。对学生来说,只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很难的,而且收效甚微。根据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行为规范,以行为教育为重点,在课上和课后加强监督管理。例如,让少先队建立“行为监督岗”,并为少先队配备教师和管理人员,协同监督岗的少先队员监督和检查所有学生的日常行为。设立一个行为标准培训小组,由一名教师领导,由各班班主任组成,参加课堂行为标准培训活动,并采取联合行动,对学生进行培训。这样,所有学生的日常行为都受到由师生组成的管理机构的监管,这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2.3 不良行为的转化。

教师不应只关注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同样也要注重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到学校,或者刚刚进入叛逆期,看问题偏激,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还有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就不闻不问全权交给教师来教导。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导致学生表现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粗鲁等状态,这时教师就需要认真剖析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是不自信还是家庭因素导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在了解其原因后可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学校家庭双管齐下的教育。同时应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保护学生自尊心,通过关心爱护感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抓住学生一些细小的闪光点鼓励学生,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心,进而将学生的不良习惯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将会影响全社会未来的发展。如果想将小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接班人,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加强、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所以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倍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奠定雄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蓉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华夏教师,2018(08):27.

[2] 徐可祥.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摭谈[J].学周刊,2014(35):68.

[3] 卢建华.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33.

[4] 左淑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构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147-1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