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时间:2024-06-02

陈为贤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有效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41-01

新课改全面实施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况悄然改变,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许多道德与法治课堂一直笼罩在传统讲授中,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课堂缺乏生气,学生感到无聊,甚至产生反叛心理,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鉴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自觉维持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的知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目的。

例如,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教授学生诚信的重要性的时候,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再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创设了如下贴合初中阶段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去餐厅吃饭时,餐厅服务员提醒前来的顾客必须购买店内的矿泉水,却不允许顾客自主携带饮用水,该餐厅服务员的做法显然干扰了顾客自主购买商品的活动,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某厂家生产的米粉由转基因谷物制作而成,却并没有在商品包装上标明这一点,该厂家的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这样一来,公平交易权、知情权、依法求偿权等等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就以最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无需死记硬背概念,只需要认真回忆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便能实现轻松理解与记忆,这在节省教师课堂教学时间与精力的同时,显然大大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将分散的学生个体组成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没有顾及到的学生,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例如,在进行“人生自强少年始”课程学习时,该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走向自强之路,自强不息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教师应将学生分成幾个小组,通过对课程的讲解,教师设计问题,如你对自信的理解、如何才能使自己自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自己做,如何走向自强之路等。设定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一过程中应鼓励多个答案的产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小组讨论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这一过程的讨论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同时激发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设计小组竞赛环节,将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进行辩证讨论,设定反方与正方。例如,针对现在具有争议的一个社会现象:老奶奶摔倒了该不该去扶的问题,正方应说出扶的原因,反方应说出不该扶的原因。经过双方讨论,针对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观点,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指导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还是应该义不容辞。教师通过与生活相结合,进行道德教育。教师也会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得到收获,通过学生的小组探讨,教师能准确知道每个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通过小组互助使学生学习效果倍增。

3.布置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与帮助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将学生视作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布置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样既能使得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关注,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凭借自主探究活动所得出的观点,他们也会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这便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时,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如下一个探究性任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么,网络这一新型交往空间的出现,究竟是利是弊呢?请自由结合成讨论小组,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在学生小组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并不直接给出他们结论,学生在各自小组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我的观点与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网络交往空间的出现有很多好处,它使得众多距离遥远的人通过QQ、微信等新媒介便能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有效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也有的学生认为网络交往空间的出现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像网瘾少年的出现、坏人借助网络平台对交往对象进行敲诈、勒索等等;但也有的学生综合了网络交往空间的优势与弊端,认为对待这一新兴事物,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而应当理性而客观地正确对待……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既是他们深化对“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知识点认知的过程,更是他们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与人协调沟通能力的过程,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切实保障了学生的良性进步与发展。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重视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从而提高初中阶段的学生德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彬.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8(25):61.

[2] 周瑞斌.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2018(08):163.

[3] 周婷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