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阳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思考

时间:2024-04-24

李琼

摘 要: 信阳作为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交通区位优势等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先天条件,但信阳旅游始终未能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近年来,信阳旅游产业发展已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突出了模糊的产业定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不完善的关联产业要素等矛盾。在激烈竞争下,信阳旅游必须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从培育重点企业强化集群核心、挖掘核心吸引物提升产品竞争力、注重县域旅游深挖发展潜力、强化政府规划改善发展环境、狠抓資源整合提升产业关联度、加大市场营销提升品牌认知度等方面努力,为实现信阳旅游的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信阳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信阳;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08

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创新、加强产业内部合作、提升产业资本吸引力有巨大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区域旅游品牌,为当地环境治理提供支持。信阳旅游起步早,但规模小,被后发地区不断超越,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成为了探索信阳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 信阳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1 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信阳位于南北过渡地带,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区域内有530多种野生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森林覆盖率36.11%。信阳的“山”“水”秀美。鸡公山、南湾湖、“信阳毛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历史文化厚重。信阳位于豫楚文化交融地带,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治理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淮河上游文化。信阳是根亲文化的溯源地,历史上历次人口大迁移的节点之一,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族群从这里走向全国。信阳是革命红城,也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3)交通区位优势。信阳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境内铁路、高铁、国道交叉汇集,交通总里程、通车密度指标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信阳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交通区位为信阳旅游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也为信阳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1.2 信阳旅游产业规模

表1显示,近年来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时期信阳市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且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不断增加。但信阳市旅游业与省内其他省辖市相比产值规模仍然偏小,旅游业收入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值较小。以2016年为例,信阳市旅游业收入总额排名全省省辖市第10位,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排名全省省辖市第14位,排名皆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信阳市旅游产业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关联度也不高,相关产业融合度较低。

1.3 信阳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信阳市旅游产业呈现出总体规模小、质量不高、关联产业发展落后的现状,这与信阳市良好自身旅游条件极不相称,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产业聚集度不高。信阳市旅游产业仍处于潜导产业阶段,属于产业集群中集聚的初级阶段。旅游企业对自身具体发展方向、产品定位、商业模式等探讨不足,鸡公山、南湾湖、金刚台、汤泉池等代表性景区之间各自为战,缺少沟通和联系。政府层面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行动迟缓,缺少整体产业规划和思考。

(2)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链广度不足,全市旅游业基本停留在观光型旅游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具有市场号召力的项目和产品,旅游产品缺体验性、互动性;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不足,成为旅游产品结构中的短板;企业往往注重门票收入,忽视了其它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旅游业综合效益不高。

(3)关联产业要素不完善。我市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不足,旅游交通依赖铁路和公路运输,明港机场客运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作用发挥有限。全市星级酒店数量较少,配套的餐饮、娱乐、购物发展不足。全市尚未建立完善的游客集散服务体系,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不够健全。

2 信阳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虽然信阳市旅游产业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全省其他省辖市相比,差距明显,发展形势严峻。为实现信阳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树立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从培育重点企业强化集群核心、挖掘特色吸引物提升产品竞争力、注重县域旅游深挖发展潜力、强化政府规划改善发展环境、狠抓资源整合提升产业关联度、加大市场营销提升品牌认知度等方面努力。

2.1 培育重点企业强化集群核心

促进信阳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是培育骨干旅游企业。应当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积极推动鸡公山、南湾湖等旅游企业资产的重组整合,发挥规模优势、管理优势,提高分散的旅游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较高的投资融资能力,打造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引擎,激发信阳旅游业生机和活力。

2.2 挖掘特色吸引物提升产品竞争力

围绕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开展鸡公山、南湾湖等特色景区的生态环境旅游,着力推动自驾车乡村旅游;深挖淮上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提炼文化要素,开发文化旅游精品剧目,将凝固的历史文化信息演绎成为动态的舞台艺术;围绕信阳毛尖的独特资源,创新开发茶文化观光、体验、消费等特色产品,促进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2.3 注重县域旅游深挖发展潜力

根据信阳市县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实际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注重发展城郊乡村旅游和环城游憩带建设;浉河区、商城县等茶核心产区聚焦“旅游+茶”方向集中发力,开展特色茶产业观光体验项目开发;新县等红色资源丰富县区大力开展红色旅游;商城县以地质温泉、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休闲养身旅游和户外体验旅游。同时各地要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规范治理,维护旅游安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工作,共同营造全市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

2.4 强化政府规划改善发展环境

尊重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制定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随意改变或废弃既定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创新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搭建投融资平台、实施城市旅游信息化工程、完善统计制度、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为信阳旅游产业发展服务。

2.5 狠抓资源整合提升产业关联度

加强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全域旅游的思维将交通、游览、娱乐、饮食、住宿、商业、通讯等社会服务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向外部延伸旅,将游产业关联的所有部门行业进行整合,围绕旅游产业整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引导旅游业与第一产业、其他第三产业深度融合。

2.6 加大城市营销提升品牌认知度

政府应将城市旅游推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注重在全国范围内综合运用各类传媒、自媒体开展信阳旅游城市形象的建设和推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建立城市营销奖励机制,调动各级政府、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和全体居民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庄军.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2]李娜.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高洪涛.城市型旅游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庄军,刘嗣明.论旅游产业集群的系统架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11-15.

[5]陈婷.信阳市旅游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3,(4):136-138.

[6]李晓庆.洛阳市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7]赵春梅.成都市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8]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2-2016.

[9]信阳市人民政府.信阳市“十三五”旅游规划纲要[Z].20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