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王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2-0067-01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教师的职责。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在陌生的领域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本着新教材的宗旨,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书本的指导作用和集体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要主动自学的新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让学生学会阅读,是社会发展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1.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在进行新的学习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学习对新的学习材料不是一无所知,只是还有不少新的疑惑,教学就是要解决学生新的疑惑。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求学。学生根据各自的阅读体验和阅读需求,提出感兴趣的疑难问题。如在学习梁衡的《夏》一文时,学生在前几篇写景文的学习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夏"的沸腾?从作者喜欢夏天,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性格?"'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阐述了什么哲理?历代文人很少描绘"夏",是否真的只是因为"闲情逸致"而不喜欢"夏"的紧张?……这些问题都是在学生的组织下,通过自主的阅读和小组的探讨解决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凭借自己的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才能使学习更主动。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多而杂,教师应教会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能从众多问题中归纳主要问题,质疑问题,主动学习,使学生阅读材料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
2.指导学生学会"读"
读,原本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不会读,又如何去进行理解感悟。所以有人说,课堂没有读书声,就不成其为课堂。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读"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被许多老师关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总的读,因为读的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悟了它的思想感情。"怎样读才能读的好呢?首先,要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跟理解与表达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把读与背、讲、理解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读书的效能。如在教《繁星》一文时,一节课内,前后用了二十多分钟时间读课文,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的配乐朗读,有学生的默读、齐声读、分组读、单个读,还有自由朗读背诵。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能把课文背下来,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许多有见地的见解在谈论中阐发出来。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故事,口头描述英雄船长的形象等。
3.指导学生独立探究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通过在校的学习,获得一种独立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求知技能。而这些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就能快速形成,它必须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实践中内化为一种潜能——迁移能力。
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生疑、辨疑和释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我力图搞好"激思启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大脑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一个问题的提出,我不求统一的答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观点,分析阐明观点,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在一种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学生热情之高,参与意识之强,表现欲之烈,思维之敏捷,语言组织之快,让人刮目相看,似乎学生变了个样,变得老练,活泼与聪明了。如学习《伟人细胞》,学生就贾里是否具有伟人素质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赞同的学生认为:贾里敢作敢为;不记仇;为实现目标去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追潮流,宁愿自己吃点小亏。反对的学生认为:贾里追求的是表面的东西,不是在追求伟人的素质;贾里把西装剪开一个小口子就夺路而去,是不负责的行为;贾里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等。在辩论中,他们思想的火花、才华的闪光、情感的火焰全部迸发出来,学习形成高潮。课后我布置了一篇《我看贾里》的文章,让学生尽情地思考,尽情地发挥。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需要我们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位置,进一步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更多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叶老所说的"教师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