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杨玉玲
摘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当我们理性地思考课改之路,就不难发现,新课程的实施折射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218-01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我们理性地思考课改之路,就不难发现,新课程的实施折射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对新课改的认识,以"活"为导火线,浅谈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例如,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父亲和儿子一道逛商店的录像,并配上声音:"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我们给他买一听中老年奶粉,好吗?可我不知这一听奶粉有多少,你说说怎么办?","用秤秤","还有什么办法?""这是一个圆柱体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大小来计算它的重量","你知道怎么办吗?"" 不知道?""同学们,你能帮帮这位小朋友吗?"在教学这样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帮忙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新课的教学,把学生思维引入新课重点解决问题的"发展区"和学生求知的"情绪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2.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却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在切割成许多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三年级的数学示范课《搭配衣服》上,教师利用先进的"互动工具"软件进行教学,该软件把游戏、生活与知识融为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其三者的互动交流。上课一开始,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给出游戏规则:"今天小熊要去表演杰布,需要穿漂亮些,可是柜子里的衣服 太多了,到底要怎么搭配穿才最靓呢》今天老师请你们做小熊的穿衣顾问好不好?老师还特意请了一个小帮手,这个小帮手很神奇,老师先介绍一下。"教师分别示范了一件上衣,一条裤子,2种颜色的设置与搭配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操作方法,接着老师就设置问题:"现在衣柜里有黄、红2件上衣,黑、蓝3条裤子,下面请你们帮小熊思考一下可以搭配出几种穿法,哪种最靓?"随着问题逐渐深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写作学习、过关测验等环节,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得出了"先穿衣服在搭配裤子"或者先穿裤子在搭配衣服的分类、分步思想,得到了M件衣服、N条裤子可以有M×N种不同的搭配规律,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举一反三,完成了常规教学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4.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数学,体验做中学
课堂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边学边用,而不是学后通过单纯的复习去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是一样的。
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圆的这么多知识,其实,大家把圆对折后,描下来的一条条线段就是圆的直径,这些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在这里,教师讲得不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圆片,描下折痕,仔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圆心,发现直径的本质特征。整个过程至少有1/2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通过亲自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5.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应利用中学生的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学时,师先问: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学生甲:"许多工厂、学校的大门都用了平行四边形";学生乙:"我家的地板是平行四边形";学生丙:"有些衣帽架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还能构成精美的图案"……此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已经产生兴趣,在用电脑向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它能为建筑放光,能让设计完美,能让生活丰富多彩……师说:"既然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它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一下子转入了教学的主题。在教学中,还可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概念的内容与外延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的奇妙无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给学生一种美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总之,数学教学并不是死搬硬套、平铺直叙的教学,也不是定理、公式化的教学(尽管目的只是让学生懂定理、用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的正确性,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性、逻辑性,决不能让学生对教师做出"有才倒不出来"的评价,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气氛的活跃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了,就难放下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