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4-06-02

任贞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451-01

虽然问题解决教学在教学领域提倡己久,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其也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中积极实施。在聊城市的几所小学进行听课,与教师们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1.1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敢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哪怕是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赞许、鼓励。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的乐趣,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1.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意志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趋力或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注意力。如教学"位置"时,让学生观察,发现火车在轮船上面,火车在货车下面。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一会儿在上面,一会儿又在下面?",创设这样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想问。

1.3给予提问的时间,让学生能问。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只有给学生提供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途径,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问题的由来,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

2.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促进问题解决策略形成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把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3.问题情境的"去数学化"

当前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去数学化"现象。在一些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追求数学的生活化,却走入了数学教学"去数学化"的误区。

数学教学适度而恰当地联系生活,对于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如果数学教学一味地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身,是得不偿失的。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数学知识"成了生活例子的附庸,除了对歌谣本身的解释,学生无从表达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数学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数学教育离不开一般教育规律的指导,但是数学教育必需研究自己的特殊规律,"去数学化'夕倾向会危及数学教育的生命。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如何体现数学的本质、精中求简、返璞归真,呈现数学特有的教育形态,使得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数学教育要以数学为饭依,教育手段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饭依"。尽管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数学本身。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从数学内容本身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要生活化、贴切和自然,同时要能体现数学的本质。

4.关注解决实际问题

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首要目标。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学生所采用的策略,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别,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

例如在学习"尝试与猜测"中鸡兔同笼问题时,不是将重点放在具体的解上,而是放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上,运用列表、画图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通过逐一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检验,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还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和估计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自己进行判断的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

在教学中我主要依照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1)审题:看到一道问题反复默读,弄清已知条件和提出的主要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有的题数量关系简单,有的题则数量关系复杂,这就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的数量进行综合分析,只有弄清数量关系才能找到解题途径。 (3)列式解答:依据分析得到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4)验算并写出答案:检验解答过程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题意是否相符,然后写出答案。

由于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小学数学教育应该从低年级起就为学生提供数学问题解决的机会,让他们感受问题解决策略的经验,在持续的学习生活中,通过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和训练来发展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动化的自我调节与控制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机制。当然,全面、科学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6.对问题解决过程给予评价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通过问题解决式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问题解决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

总之,要深入理解问题解决教学的理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