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李大念
摘要:21世纪以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高中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坚定其发展方向,遵循其发展规律。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项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分析创新教育的含义和特点,提出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为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301-011.体育创新教育的含义
体育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在创新理论下形成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教学理论,它从学生的精神、意识、思维、能力和个性出发,摒弃传统教学经验,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开展俱乐部式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和强化其创新性。创新教育遵循快乐、主动、参与、和谐的体育精神。
2.高中体育学科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途径
2.1教师应尽量围绕构建快乐课堂设置教学内容。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尽量优化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将构建快乐课堂作为追求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努力突出全面性、健身性、娱乐性与实用性等特征,尽量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积极考虑学生的意愿,新课标的推广要求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空间。对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对于排球教学来说,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垫球和发球等比较基础的技术动作,忽视了学生练习排球的乐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小场地和低网等方式,减小练习难度,在规定上可以要求排球未落地即可继续比赛等,做了相应调整后,学生锻炼的机会增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增加,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教会学生技术动作,往往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喜欢排球运动。
2.2注重因材施教。高中体育教育是一门富有强身健体、调控情愫的身体和心理教育,学生主要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学习相关的运动技能,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高中生本身存在体质强弱与运动基础差别,同时,一些项目需要进行帮助和保护,另一些项目需要一定的助力与阻力,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学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与项目差别设计层次不同的练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个体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知识能力与练习要求,对于相同活动的各个环节的难度设置也可以差别化处理。比如,在跳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因材施教,促使学生都能尽力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一堂课内设置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比如立定跳远、障碍跑、排球、篮球比赛等。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挥自身优势,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2.3观察入手,培养创新。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细心的观察是发明创新的基点。观察需要思维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遇到比较难的动作,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兴趣,进一步让他们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模仿小动物游戏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然后让学生凭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切身体验,在模仿比较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自我创新。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他们在创造想象学习中得到极大的满足,摆脱教师在一遍遍地示范,学生盲目跟从、机械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
2.4发散思维,培养创新。传统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它强调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而发散思维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思维方向呈辐射性向外"散发",去寻求更多的答案和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从而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跳绳花样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示范、讲解单跳的动作技术要领,然后自由练习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创造自己喜欢的动作。结果动作花样丰富多彩,"双跳、挽花、一带一、下饺子"等全出来了。这样一种方法,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使学生思路开阔,并能熟练掌握动作技术。
2.5质疑问题、培养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它在发明创造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古人说"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这就说明质疑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堂前滚翻课堂上,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球和木块那个易于滚动?"接着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纸球和木块进行演示,并让一个学生出列尝试体验,最后得出结论:球比木块容易滚动。突然,张育同学举手提问:"如果给木块一定的推力,而球不受力呢?"他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队伍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人称赞,有人敬佩他的善思、好问,也有人说他无事生非,还有的学生看着我。
2.6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创新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重要能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能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和练习。在必要时,教师要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全体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但是,我们在创新当中还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误解为"放羊式"教学,即教师放任不管,让学生完全自由活动的方式。创新教学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就成为社会的动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类就会发展的更快、更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