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时间:2024-06-02

张金波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66-01当前学校体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不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思想品德教育应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丶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2.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形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学习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学习;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再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的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能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丶会丶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起动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的 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定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织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3.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体健康的身体所显示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运动中变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丶环境美丶行为美丶竞技美丶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丶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点,培养身心将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理,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如以足球学习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要健身"→"我会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即锻炼身体又学习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丶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5.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挥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个性化的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成,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成。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的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进一步探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