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宽容"的教育艺术

时间:2024-06-02

李国良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80-01爱是教育的永恒。教师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自己的教师。师生只有在爱与爱的交融、情与情的碰撞中,才能迸发出生命的火花。闲暇时,我会经常想起我跟学生在一起的快乐,他们的纯洁天真净化着我,他们的朝气蓬勃感染着我,他们的求知欲望鞭策着我,他们的调皮和淘气时刻提醒着我,他们是一本本个性独特的书,值得我不断地去阅读、去欣赏……。 "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从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说一说宽容仍具有现实意义。

1.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主题性,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一位教育家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2.宽容也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乖巧的孩子总是受到老师和社会的普遍赞赏。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形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动辄十几条,几十条,过多过滥的条条框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对"孩子气"的否定和成人文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气"中,学生的个性连同"孩子气"一同抹杀了。我们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认识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特征,认可他们这一时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老舍先生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宽容的态度,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少年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师的宽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学生由于其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的薄弱,犯错误是难免的。对学生而言,尝试错误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他们正是在尝试错误从而避免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因此,学生不因他的错误而减少其美丽,更不因其错误而丧失被爱的权利。教师要亲近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要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足却没有揪住它不放;要允许学生有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

3.教师的宽容是一种力量

教师的宽容是一种人格力量,它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宽容背后所蕴含的爱和期待,从而激发学生的知耻心和上进心。正如孔子所说的:"宽则得众。"

4.教师的宽容是平等地对待学生

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事实,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有"人人非状元",教师能平等对待孩子吗?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孩子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只要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育才会产生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5.教师的宽容是与严格的要求相统一的

宽容并不意味着没有要求、没有原则。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以及给予适当的处罚都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不足以维护学校的纪律,这与宽容并不相悖。宽容是指在对学生批评教育之后,在学生有了改正的意向和行为之后,不对学生的错误耿耿于怀,不因此而产生偏见,更不"抓住小辫子"不放,或给他"穿小鞋子"。相反教师要把师爱与严格要求融合在一起,宽严结合,刚柔相济。

6.宽容还要求教师理解学生

或许,我们并不缺少宽容,但我们缺少真正的理解;也许,我们并不缺少对话,但我们缺少真正的沟通。孩子具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哲学思考,教师应该熟悉学生的那一套,认认真真地研究他们,不妨蹲下来或坐下来和他们谈谈,努力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一切,用充满阳光的心灵去关注、关怀、宽容、理解他们。

7.要帮助学生对错误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彻底诊治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错,不应简单地、笼统地进行归因,如:"态度不端正"、"粗心大意"等。其实,"粗心"只是表象,为什么许多学生会经常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为"粗心"背后可能隐藏两种问题:一是由于他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或只知道个大概,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整个知识链出现断裂,从而在新情境中难以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二是学生养成了审题不清、或考虑问题不周全、或思维定势等不良思维习惯,因此产生错误。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认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去除自己学习中形成的错误认知信息,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实现学习的一次飞跃。"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记录"错误病历"是教学中进行错误归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能有效地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引发认知冲突,彻底诊治错误。

总之,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确确实实是一种"美丽"。"错误"也因此而"美丽",这种"美丽",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让我们珍惜这些"美丽的错误"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