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吴廷丹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困生的产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因素以及家长因素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学生自身、教师以及家长三方面入手,寻找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积极转化学困生,促进小学数学班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168-02
学困生,是指一个班级中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在任何一个班级、任何一门课程,学困生都是普遍存在的群体。学困生的存在,是影响和阻碍整个班级共同进步的最大因素。而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由于学科本身的高度逻辑性,使得学困生的存在更为普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积极转化学困生,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实现班级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
从哲学的角度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以笔者所执教的农村小学数学为例,学困生的存在,包含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教学的因素、家长以及家庭的因素等,各方面因素的组合,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1 学生自身的因素。
俗话说: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困生的产生,与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很多学困生身上会存在很多的共同特点,如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困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回答教师的问题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正是因为学困生身上有各种不良因素,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1.2 教师教学的因素。
有人说:对于孩子而言,教师的冷暴力显得更加可怕。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盛行,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不能再对学生进行"棍棒教育"。即使学生犯错、调皮不听话,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采用过度的管教方式。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不听话的、调皮的学生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即对这些学习成绩不好、又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冷暴力"态度,导致学生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找不到存在感。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冷落和不关心,最终使得学生自暴自弃,沦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1.3 家长和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第一,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对孩子的学习督促比较少。很多父母都忙于工作、生意,完全没有时间来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管不问,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造成厌学。第二,很多家庭观念落后,不支持孩子上学,认为上学对孩子未来没什么用。孩子面对相对较难的数学,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沦落到数学学困生的行列,更有甚者,早早的退学了。第三,很多家庭条件较好,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学习上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最终使孩子沦落到学困生的行列中去。
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以上,笔者结合学生自身、教师以及家长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针对这三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地转化学困生,需要从学生自身、教师以及家长三方面入手,方能实现良好的转化效果。
2.1 立足"以人为本"思想,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因素。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学困生形成的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学生属于受家庭的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属于受学校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同学的问题,真正找到影响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学困生建立档案,实时记录他们的表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积极转化学困生。
2.2 转变教师教学模式,积极转化学困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认真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教学上,把原来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改为"分层授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情况适度的去学习; 教学方法上,由原来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而不是在学习中产生厌学情绪。在我所在的班级中,有个学生在开学上半学期,数学成绩很不错的,但是到了下班学期,他的成绩逐渐开始下滑,经过了解得知,他的数学学习方法一直是通过背诵,很多知识不理解,但是随着知识内容的增多,他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成绩自然就下滑了。我们教学组对他进行数学方法的正确引导,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他的数学成绩很快得到了提升,相比之前,他自身也感到轻松许多。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予以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学困生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最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3 構建"家-校"联动模式,发挥家长的育人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困生的产生,教师应当构建"家-校"联动的学习模式,让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家长的育人功能。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对于全面了解学生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困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和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配合,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最大程度的帮助学困生。同时,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表现真实、及时的反馈给学校的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因素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结合教学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转化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班级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明初,苏式冬.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