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张新萍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中可行又有效的方式之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要素的"双主五学"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體,以"创设情境导学→学生自主独学→小组合作共学→集体展示互学→当堂训练固学"为主要流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双主五学;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253-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我们立足小学数学课堂,通过大量实践,初步探索出了"双主五学"教学模式,力求提高课堂效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双主五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双主五学"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要素,建立师生互动磁场,创设学生思维碰撞条件,促进学生养成有序的合作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双主"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总的来说,主导与主体是相对而言的,教与学相得益彰,是一个双边互动过程。"五学"是指创设情境导学→学生自主独学→小组合作共学→集体展示互学→当堂训练固学。
2."双主五学"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2.1 创设情境导学。
基本流程:(1)教师积极创设情境。(2)引入新课。
教师运用谜语、创设情境、讲故事、多媒体等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课堂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2.2 学生自主独学。
基本流程:(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2)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考。
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要做到"三具体":内容、形式、时间具体。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开始自学课本,初步尝试操作、推理、论证等数学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2.3 小组合作共学。
基本流程:(1)小组合作学习。(2)教师适时指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消弭分歧,共同探讨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全体参与,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无闲人,学困生也能发表见解,实现成员之间知识共享。大部分的知识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获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化的体现,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收获的快乐。
2.4 集体展示互学。
基本流程:(1)小组成员集体展示。(2)教师适时点拨精讲。(3)师生共同总结提炼。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全班做展示交流活动,把部分小组展示和随机抽查相结合,选取部分小组展示学习结果,达成共识,互相借鉴多元化解题策略;随机抽查时要具有针对性,不同难度的问题由相应层次的学生回答,以体现展示的层次性。教师适时点拨精讲,要做到"两讲两不讲",讲重点、疑难点、易混易错点,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会的内容,学生讲之前不讲。
2.5 当堂训练固学。
基本流程:(1)用解决问题来检验当堂所学知识。(2)课堂总结。
教师精心设计数学问题,进行拓展训练,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反馈掌握情况,在这个环节当中,也可再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师生梳理当堂所学,进行总结。
3."双主五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3.1 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五明确"。
一是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目标明确后开始小组合作;二是明确合作要求,并依照要求去合作;三是明确合作学习内容,合作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复杂性;四是明确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引导和指导使讨论学习不走偏;五是明确形式,力求形式多样化,如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探究发现等。
3.2 小组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个体自主学习之上。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建立在高质量的个体自学思考的基础上,才更高效。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时再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这样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思维"火花"才能闪现。在自主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3 高效合作学习小组构建原则和职责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要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责任明确,任务驱动"为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交往技能、表达能力、听课习惯等进行异质分组,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各组取个性化组名,树立组训,形成小组文化。要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和分工,确保人人有任务。
3.4 重视对小组长的培养。
让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当组别较多时,老师管理起来难度大,可以把权利下放给小组长,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力度,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3.5 注意强化人际和小组交流技巧。
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人际交往技巧、发言技巧,汇报时,组织学生对汇报员的发言认真倾听,允许组内和组外人员评价、补充、纠正,再扩展为全班讨论、交流。
总之,小学数学"双主五学"教学模式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环节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性使用,并非机械执行,只有牢牢把握其内涵和操作要点,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娴熟使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