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戴丽玲
摘要:教具,顾名思义,即在教学中所运用到的道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这对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更新升级的课堂模式对教具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具;音乐课堂;小学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03-01
教具,顾名思义,即在教学中所运用到的道具,服务于课堂。从学前时期开始,学生已经或多或少认识到教具的使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优良传统。而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通常只利用课件,钢琴或者小型乐器来进行教学。在我国2011年修订的《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并有效利用各类资料和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这就从一方面对教具的灵活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利用教具,目的是利用更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变高。通过体验和感知教具在音乐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接受新知识的输入。在化学、物理课堂上,教师最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实用的实验工具,利用实践锻炼法进行教学。[2]实验工具的运用可以凸显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同理,音乐课堂也需要可操作,可定量的教学模型。那么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何选用教具就是一门极大的学问。
音乐课堂上教具的选用不是死板的。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从根本上来说,音乐是一门灵活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听觉的享受,也离不开视觉的传达,甚至是所有感官的结合。因此课堂上教具的选用也要符合音乐的本质特征。例如,课堂上老师选用“网球”作为一段欢快,有跳音和跳进的旋律的教具,是符合音乐节奏节拍和旋律特征的;但是选用“彩带”作为学习这段音乐的工具,就显得不那么符合。教师运用启发法和引导法,引导学生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工具随音乐律动,自然而然学生就能从实践中感知音乐的特征,将音乐的律动感从教具的使用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有研究报告显示,教师们对新课标能认真、积极地学习和探讨,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与新课标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如:不能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乏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些都能从教师对教具的选用中体现出来。好的教具运用能够有效地增加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的教具运用是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侧面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例如,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教室中局限的空间和材料创造出一个有趣的音乐课堂?在二年级下册的《郊游》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教室的某个器具,敲击黑板、桌子,或者运用声势和歌唱,来模仿旋律节奏的变化,突出八分音符节奏型和附点八分音符的区别;在《动物说话》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鸡和鸭的特点,利用橡皮筋的弹性伸缩,使学生感知两个连续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之间节奏的律动性。这两例都是通过课堂中教学的实例,证明教具的选用是有效地,合适的。
音乐课堂的教学是从教材研读开始的,音乐课堂中教具选用就一定要从教材研读中入手。教学活动设计由表象开始,透过音乐元素的表达,利用教具的启发,从而揭发内涵,传递情感。不管音乐元素多么复杂,教具的选用一定要是简单,直观,容易操作,可行性强的。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来说,教具的选用只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部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对音乐的把握和教学步骤层次,课堂语言的表达是否始终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
首先,教具能够搭建起音乐和学生的关系。前面说过,教具能够使音乐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我们应当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当听到某一段有节奏性的音乐时,身体会不由自主跟随着律动,这是很多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具,目的就在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形象化”“生动化”,透过直观的视觉运动来深化音乐听觉。经过长时间的听觉-视觉转化,学生对于音乐特征的了解和控制力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再次,教具运用不仅在技术上加深学生的掌握能力,也能够用具象化的物体来表达抽象化的情感。还是以彩带为例:如果一段音乐是悲伤缓慢的,学生在挥动绳子时几乎不会用快速挥舞彩带的方式来表现他的内心听觉,甚至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来表达他们听到缓慢音乐时的哀伤情感。如果一段音乐是热烈欢快的,学生们的表现反之亦然。如果此时抽去彩带,要求学生们用想象挥舞彩带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学生的肢体动作还是会带着之前挥舞彩带的印象。动听结合,学生就能在情境之中掌握音乐情感的表达。
再者,教具能够传递音乐中蕴含的能量。一个乐句像一座拱桥,有始有终,有低有高,但是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万物能量皆为守恒。乐句在“一抛”“一接”当中,能量是不会减少的。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这种抽象化和感性化的知识必须要通过一个实质性的物品传达到学生身上,那么利用教具就是最好的选择。
小学的音乐课堂上面对的是一群思想还未成熟,知识能力尚在发展阶段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参与。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课堂上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是他们是否喜欢音乐课的标准。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教具,不仅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吸引,对教师来说也能够充分享受课堂,享受教学。[1]
参考文献:
[1] 潘香君. 数学实验工具的开发与运用[D].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潘香君, 2017.
[2] 柴森. 新课标下学音乐课堂教学与思考与探索——以唐山凤凰小学为例[D]. 河北大学:柴森, 201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