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时间:2024-06-02

苏桂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28-02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就是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通过活动的形式,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和实践性,以活动促使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探索:

1.欣赏式

当我们把一首优美的旋律或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带到语文课堂时,就会在学生中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由于音乐和美术自身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决定的。一堂优质的语文课,总少不了美术和音乐的融合。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善于選择与语文内容相关的歌曲和乐段进行播放,借以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语文,并乐于朗读和思考;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使用挂图来烘托课堂效果。如教《桂林山水》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欣赏画中的美景,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等内在意蕴的直接敏锐的感知力。

2.辅助式

现行小学课本中,有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即使教师钻得很透彻,讲得很详细,但学生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用教法,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不断引入新奇的背景,创设多种情境,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或播放幻灯片、录像;或采用实物投影;或使用电脑课件进行辅助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课文声情并茂,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语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游戏式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科学》中说:“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想象,认识世界。如《颐和园》、《林海》、《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课文的教学,我们在导读之后,直接设计当小导游的游戏活动。两人(或几人)为一组,让一位学生当导游,一位(或几位)学生作游客。“导游”根据图画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可以向“导游”随时提问。这样融观察、复述、质疑于游戏之中,拓宽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并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4.表演式

由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为基础的课文表演,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如教《凡卡》时,我让一个学生当凡卡,一名学生当爷爷,两名学生分别当鞋店老板和老板娘,两名学生当店里的伙计。为了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学生上台表演的同时,由其他学生对表演者进行评价。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使之越来越敢说敢演,既发展学生的语言,又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5.操作式

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用比赛、画图、唱歌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加深记忆,保进智能发展。例如教学《长征》这篇课文,在指导学生背诵时采用小组竞赛的办法进行评分,看哪组背得最好、最有感情。又如教学古诗《梅花》时让学生根据诗意作画,变文字为画面,从文字进入情景,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此外,唱歌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唱歌能活跃思维,激活气氛,发展想象,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可以变背为唱,便学生在唱中学,学中唱。

6.调研式

指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深入生活,利用分布于每个角落的语文资源学习语文。如教《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等课文前后,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知识、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自觉担负起环保的责任,我们将思想教育活动同知识的运用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到水利局,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到气象站了解大气资源状况;访问林业局局长,了解森林资源;到环保局,调查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并以此为内容编写手抄报。在调查访问中,学生们被一个个令人惊愕的数字震住,发出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快还我青山秀水”、“愿青山常绿,绿水常清”,从学生的一篇篇作文中足见活动的效应。

7.演讲式

为了增强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我常常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演讲会。如“积累运用”里的“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先从多看电视的好处方面去思考,有哪些理由;再从多看电视的坏处方面思考,有哪些理由。最后安排正反两方进行辨论演讲。这样,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各抒己见,使语言表达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8.讨论式

课堂上,我总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教《林海》一文,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理由最充分的为优秀小组。”于是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汇报时,有的说:“我们小组认为‘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这句写得好,把群岭起伏比作林海的波浪,形象地把大兴安岭森林之茂密、面积之广大再现了出来。”有的说:“我们小组认为‘看海边上不是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写得好,好在把白桦比作海边的浪花,让人读后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通过各组的讨论汇报,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让学生领悟到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9.故事式

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大多数学生是难以长久保持的。这是由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语文书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要保持学习材料对学生的吸引力,发挥课文中的趣味性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听故事和讲故事。有些课文适宜在课前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作的演讲。课前我给学生讲述了张思德同志生前的感人事迹,使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兴趣更浓了,有些学生还能自读自悟,效果不错。对一些叙事性强,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课文,如《小珊迪》等,我就采用学生讲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读熟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讲述出来。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