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也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4-06-02

王强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基于某种目的、不断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对读物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推理的过程。教师要注意阅读教学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搞好阅读教学就要注重方法与技巧,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要使学生训练有素、应用自如,教师就应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89-01

1.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1 自由寻找合作伙伴。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学生中规中矩地端坐着听老师讲课,一方是强行灌输,一方是消极接受。新的阅读理念告诉我们,阅读在一个集体中实施,与完全个人化的阅读不同,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在刻板呆滞的课堂气氛中,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同学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老师相信,通过大家的探讨,肯定能圆满解决。你想跟谁探讨呢?”“这么脍炙人口的文章,你最想读给谁听?请你跟他比一比,看谁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可以选择好朋友,也可以选择老师。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阅读实践中去。

1.2 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交流阅读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2.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1 实体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2 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学习语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的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是怎样的景象?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3 理解语言。

阅读中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2.4 想象情境。

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着想,为老麻雀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強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 易昌波.《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