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建筑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改革探究

时间:2024-06-02

赵卉

摘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材料力学》课程的具体情况,对目前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说明了对该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现今教学中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提出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新的教学模式,对联系建筑工程实际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做了介绍,提出层次化教学的想法,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40-01

《材料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建立准确的力学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杆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分析计算和一定的试验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1.《材料力学》教学中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观念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应用为核心的理念,过于注重理论推导。纯理论的力学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难懂的,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导致无法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内容一方面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专业特点不明显,许多教材中选取了机械相关例题不够贴合建筑工程实例。另一方面,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不紧密,部分内容与后续课程重复,或者缺少必要的联系,使得学生无法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也很难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

1.3 学生素质问题。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对的问题。在学习《材料力学》这门具有很强逻辑性、需要较强的抽象能力的课程时,遇到非常多的困难,逐渐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1]。

2.《材料力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

2.1 削弱理论推导,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达到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目的。在一贯的"理论+少量实验"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在理论课程前增加"观摩"环节,同时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比重,使之成为"观摩→理论→實验实践→发散思考"的新教学模式[2]。在理论课开始前,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使学生在观摩中熟悉施工场景。由于抽象的建模和力学模型分析对学生来说是主要难点,因此熟悉情境有助于在理论教学中理解简化建模,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会比之前直接进行抽象更容易接受。在理论教学后,增加学生实践的内容,学生通过了解工程实际、查阅资料等方式去验证自己所学,并对一些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由观摩所得的感性认识到理论中抽象建模,再由理论计算到实际验证,两个阶段获得成败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与工程实际的差异和自身学习的不足,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3]。

2.2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目前的教材内容多比较侧重于理论计算,而不适应培养施工技术人员的需要,教学内容应该更多地选取与建筑施工联系更为紧密的部分,也能帮助学生解答"学习《材料力学》有什么用"的问题。

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建筑施工实际问题的对应选择提出以下参考[4]:轴向拉压结合模板支撑、脚手架等立柱强度验算、截面选择、对拉螺杆计算;剪切实用计算结合连接件设计;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结合截面选择问题;弯曲内力结合梁的配筋问题;组合变形结合基坑支护问题;压杆稳定性结合模板及支承系统、脚手架、基坑支撑体系稳定性验算。

2.3 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根据学生高中时期的文理分科和数理基础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的层次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制定更适合有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使学生不会因为学习内容超出能力范围或者太过简单而失去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知识获得的最大化。

2.4 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利用结构模型、电子课件、仿真试验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数字技术,建立一整套系统科学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体系。力求用大量的图解方式来说明建筑结构的力学作用,充分展示不同结构中的荷载方式、力的分解方式、约束力的产生方式、应力状态,以图表或示意图的方式结合动画来表达抽象的思考,培养学生对于空间及建筑物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

3.结语

实用、易懂的课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复杂、难学的《材料力学》变成能够让学生切实学到知识、在一线施工岗位上灵活应用的课程是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对《材料力学》这样一门已有较完善的体系却一直较难达到很好教学效果的课程进行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唯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更多实践参与建筑工程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更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人怀.我国力学专业教育现状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1),30-32.

[2] 郭旭平.工程力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J],长治学院学报,2006,23(5),72-73.

[3] 蒋凤昌.《建筑力学》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6(8),42-43.

[4] 杨力彬,赵萍.建筑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 张立柱.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2005(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