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小学随班跟读特殊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时间:2024-06-02

黄尕芳

摘 要:在许多农村学校,有些班级会出现特殊儿童随班跟读的现象。这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只能采取随班跟读的形式,让他们接受传统的教育。这种让特殊儿童接受传统教育的随班跟读形式,是家长没有选择的选择。因此,这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们因为经济原因、工作原因或者不认输的心态,认为自己的孩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坚持将孩子送到普通学校进行随班跟读,这为我们的班级管理和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人通过多年来的班级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观点,和大家分享如下。

关键词:特殊儿童;班级管理;因材施教

一、观察和了解特殊儿童的实际困难

在小学随班跟读的特殊儿童,他们每一个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对他们进行特殊的观察和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掌握孩子的具体真实的情况,在掌握了他们真实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这些特殊儿童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明显异于其他正常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各种表现和行为的理解和包容也来自于我们对这些孩子实际困难的理解。要做好了解这些特殊儿童的了解工作,我们不但要通过平时的观察,还要克服困难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把了解到的最真实的情况,记录到孩子的成长档案中,或者在孩子的成长档案中单独建立孩子的基本情况档案。并且对孩子在班级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表现情况也及时记录到档案中去,这种档案的建立起初是十分繁琐的。但在我们完全了解了孩子之后,这种档案的记录将逐步常态化。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我们建立的孩子的基本档案和成长档案,分析孩子的问题,寻找帮助孩子提升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

二、把鼓励特殊学生快乐、进步作为教育管理的目标

尽管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管是什么层次地域的学校,对于教师业绩的考核总数以分数的高低、教学成绩的好坏来对教师的工作进行业绩考核和评价。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教师的方法,使得我们的老师一直无法走出唯分数论的误区。很多老师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学生属于自己的班级,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去学习,而忽略了特殊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特质。这种强制性的教育对特殊学生的成长只有伤害没有帮助。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老师和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个别特殊学生因为自身学习能力有限,而往往会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的伤害,这种伤害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对于随班跟读的特殊学生来说都是十分致命的。特殊学生因为自己与正常学生的差异,其心理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刺激也会让他们的心理产生阴影,从而促使他们远离群体、远离老师变的越来越自卑。因此,我们老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破除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至少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对随班跟读的特殊学生有偏见。要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理解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和爱。要鼓励这些孩子快乐起来,只有让他们快乐起来,他们才会愿意逐渐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尝试。例如我们班就有两个随班跟读的特殊学生,他们的各科成绩基本都是个位数,这两个学生一个身体残疾、一个智力障碍。但是,这两个学生除了无法向其他学生一样进行正常学习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在接管这个班级的时候,这两个学生一天到晚从来不出教室,有一个甚至把小便尿到了教室里。同学们都嫌弃他们,他们也被毫无疑问地安排到了“学渣区”,其他同学的座位轮流换,但是他们两个的座位是固定不变的。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家长向班主任反应,怕这两个学生影响他们的孩子正常学习。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把他们的座位也按照其他学生进行正常的轮换,在这期间有几个家长通过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和要求,但都被我一一否决了。我很坚定地告诉他们,每一个孩子在我的班级里是平等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座位轮换问题,但对于敏感、需要保护的特殊儿童来说,他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来自于老师的尊重。孩子虽然不善于表达,但我可以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一丝快乐和期望。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我尽可能地让他们努力完成相应的任务,时不时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给他们鼓励加油。其他學生在我的带动下也鼓励他们,经常性地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但是他们在和同学的相处中逐渐地获得了快乐和自信。身体不舒服了、被别欺负了也懂得找老师和班干部寻求帮助;在班级活动中也尽力地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每每看到他们露出的天真无邪的笑脸,我都会觉得教育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

随班跟读不是特殊儿童最好的教育方式,但这种形式的确存在,我们作为班主任无法避免这种学习形式的存在,那就需要我们正视这种现象。用最合理的、最有助于他们快乐成长的态度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来自于同伴的力量和来自于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这样他们才会走出自己狭小的心灵世界,去获得更多生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米括.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11).

[2]广州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现状的研究——基于特殊儿童家长视角[J].廖云珊,李雪.  现代商贸工业. 2017(36).

[3]新时代随班就读重在实质融合——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邢同渊.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