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开展班级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4-06-02

韩楚霏 仲丽娟

摘 要:班级活动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成效影响着教学质量。有效性就是衡量班级活动成效优劣的重要指标,有效性研究是班级活动研究的关键,也是提高班级活动质量的突破口。本文就目前小学开展班级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开展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级活动;有效性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学校对于班级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无论到哪一个学校,学校里的班级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班集体建设,班级里的班主任老师会组织各种活动拉近同学之间的感情。这些班级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好的,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发现现实中也存在这样一些现象:(1)很多班主任不会重视班级活动的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上级领导发布的任务,活动的内容、形式、总结等等都是千篇一律。(2)有的班主任会占用大量活动时间帮学生补课,即使办活动,也只是“走个过场”(3)很多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也不积极,长时间下来,学生们在班级活动里面的角色相对固定。

以上的现象使作者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在进行正式的班级活动时,是否背弃了我们的初衷呢?是否为了追求外部目的而忽视了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目的?在众多班级活动中,哪种是“有效的”?笔者认为,“有效的”班级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设计一场活动,还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只有学生们真正乐于参与的班级活动才是“好的”,才是“有效的”,因此,在今天,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有必要而且有意义对小学班级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观察研究。本文研究小学开展班级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实施方面出发,探讨目前小学开展班级活动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小学开展班级活动中存在问题

(一)小学班级活动的实施

1.学校实施班级活动的范围“窄”化

在本文中,学校实施班级活动的范围不仅涉及到班级活动的实施地点上,也包含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度。然而目前学校实施班级活动的范围却呈现出“窄”化的特征。

案例1:

“在策划班级活动时,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春游或者秋游活动,一般不会有超出学校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觉得麻烦,在学校外进行的活动的地点、活动时学生的组织管理等都需要考虑。平时的工作已经挺忙的了,既有正常的学科课程要完成,还要管理整个班级。”(摘自笔者访谈资料)

案例2:

五年级一个班级,班会的主题是特别的春天给特别的你,活动一共分为两个环节:在“听春”环节,请了班上5位朗诵比较好的孩子分别朗读了5首关于春天的诗;在紧接着的“画春”环节,一些学过绘画孩子们展示了他们的眼中的春天的画作;在护春环节,几个孩子把他们所养的蚕宝宝展示给下面的老师看,而剩下的孩子选出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同学。(摘自观察资料)

以上案例1和案例2反映了,当今班主任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对班级活动的整个策划,不愿意多花心力,且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大多数的班级活动仅局限在学校和家庭。很多活动只是成为了少数优秀的学生展示的舞台,未惠及到其余大多数学生,大多数学生角色固定。

2.班级活动实施教育理念不新

理念指导实践,先进的理念可以让实践活动更加成功。班级活动的实施理念引领活动的开展,目前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育理念,阻碍了班级活动的发展,这也是导致班级活动有效性低的原因之一。

案例3:

四年级一班级,在课程表上原本标注是班会课,我本以为这节课会进行一些班级活动,结果学生们告诉我“早就习惯了,这节课肯定会变成数学课。”结果看到班主任果然利用这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起了当天所考的数学试卷。(摘自观察资料)

在以上案例中所显示的已经是很多学校的普遍现象。在目前的应试教育机制之下,很多学校都只顾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味追求考试成绩的提高。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很多老师教学重知识而轻能力,片面注重学生眼前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对于班级活动则是采取能免就免的心态。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关注学生现在书面成绩以及这成绩带给学校的眼前利益,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师相关的的理论和能力不足

由于班级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点,所以其对于教师的规划设计、临场应变能力要求比较高。而关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师职前教育中未得到相关重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职后教育又跟不上,一方面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 另一方面传统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也阻碍他们去思考和创造。因此也导致了很多教师相关的理论和能力不足,班级活动开展的质量参差不齐。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不平衡

不论是在学科教学中还是班级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是需要平衡好的。只是二者在實践当中总是不好把控的。

案例4:

三年级一班级,班队活动公开课上,整个活动完全由两个学生主持,其余学生参与,而这个班级的班主任在整场活动中只参与介入了前后加起来5分钟左右。在课后,他谈及这场班级活动,他认为“班级活动中教师介入的越少,越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摘自观察资料)

案例5:

四年级一班主任接受访谈中表示,“我一般不会让学生参与组织班级活动,一方面来讲,学生们还太小了,他们的能力尚不足以能组织策划班级活动,活动的质量不能保证,另一方面,学生的责任还是学习为主。”(摘自访谈资料)

以上案例中显示,在目前的班级活动开展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在班级活动开展过程中,以班主任在班级活动开展过程开展中干预和指导的时间作为衡量班级活动开展的成功是一个片面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完全由学生主导的班级活动才是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自己设计和开展活动,出于对活动质量的考虑,教师应该每一步都要指导具体。这两种观点都是比较偏激的的,这也导致了目前活动开展中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这方面做的不好。

(二)小学班级活动的管理

1.学校相关管理组织不健全

尽管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重视班级活动,并付出实际行动,但是这主要是学校主观、自愿,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各校相关政策和规划、落实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所以学校班级活动的管理组织需加强。

2.班主任不放权给学生。

根据笔者的观察,同一个年级的班级存在许多相同主题的班级活动,很少有从各自班级的特色出发的活动,那么班级活动的主题又是如何来确定的呢?

案例6:

“在策划班级活动时,按理说从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需要,班级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来考虑班级活动的主题,但实际上,哪管到那么多,主要还是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德育任务。”(摘自访谈资料)

案例5显示,在实际班级活动的开展中,为了完成上级发布的德育任务,学校对于班级活动的开展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划,而班主任也会根据学校布置的任务,决定班级活动形式或内容。班主任不给学生共同决定班级活动的主题的权利。这样的活动缺少了对学生真正需要的分析。

3.班级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

合理有效的评价会促进班级活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案例表现出了目前的班级活动评价机制尚需完善。

案例7:

“关于评价这方面,主要就是给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一些笔和本子。”(摘自访谈资料)

目前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体现在学校对教师班级活动开展的评价,受我国长期的发展形成的重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一片面的教育质量观念的引导,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和形成。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前的小学阶段,不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使用终结性评价,在班级活动中也多使用终结性评价,以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最终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忽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知识、能力的进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及发展。

三、相关措施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学校管理体制

就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发展进程中,追求“基础均衡”(也称为“基础条件均衡”“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的路上,把班级活动的开展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中,使其与学校办学、教师业绩考核、学生学业挂钩,这样也会更加推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重视对教师相关方面的培训

在教师的职前教育中,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提高。在教师的职后教育中,应加强对教师更先进教育理论的培训,组织相关公开课和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三)建立开放的班级活动机制

班级活动是属于共同的活动,开放的班级活动强调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一,尊重差异,向所有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二,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增强民主意识和氛围。在集体的活动中,学生之间不仅共享知识,而且共享关爱,相互关心,共同进步。三,班级活动的主题更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的中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对外:注意向社会、社区和家庭开放,活动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开展。

(四)活动的内容要灵活,形式要多样化

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教育机会是转瞬即逝的,要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不仅仅要涉及学校的任务,也要注意学生的最佳教育期,可以是动态生成。活动形式上也可需灵活安排。

(五)注意对班级活动的反思

在目前的班级活动中,教师很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与体会,大多还是教师自己总结几句。即使有,也不过是为了追求一场活动的圆满结束,而这样的总结中不过是停留在形式化的一面。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追求学生的真实情感,而不是舍本逐末地追求形式。

参考文献:

[1]陆金晶.小学班级活动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郑申培.浅谈小学班级活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速读,2018(11).

[3]易丽,何树彬.初中阶段班级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査研究内.教育学术月刊,2018(11):41-43.

[4]吴玉琦.关于活动课程的界定[J].课程·教材·教法.1995(10).

[5]钱巨波在.活动课程简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2).

[6]高谦民.班级活动性教育初探[J].班主任,2002(10):3.

指導老师:仲丽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