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贵州省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研究

时间:2024-04-24

张淑婷 杨驹

摘 要:以贵州省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业倦怠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调查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研究得出: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学习倦怠的成因主要为自身因素和专业因素;学习倦怠在录取方式、班级成绩排名和工作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成因在性别、年级、录取方式、班级成绩排名和工作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3.034

1 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特殊教育”的根本在于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就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设定了特殊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也指出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队伍。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也应势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关系到入职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贵州省特殊教育发展晚、底子薄,为此有必要调查贵州省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是否存在学习倦怠,了解学习倦怠现状及其成因,以期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贵州省多所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36份,收回31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2.85%。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

该问卷由连榕、杨丽娴等人编制,共20个条目。分为成就感低、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3个维度。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 級计分,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本研究重测得出总问卷的Cronbach

SymbolaA@系数为0.815。

2.2.2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

该问卷由张丁香编制,共31个条目。分为自身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自我效能感、学业压力、社会因素6个维度。采用五级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越趋向于该维度倦怠成因。本研究重测得出总问卷的Cronbach 系数为0.921。

2.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20.0 for Windows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特征

由表1可知,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总问卷、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上的均值均介于2~3之间,即在比较不符合和不确定之间。行为不当维度均值为3.065,介于不确定与比较符合之间,说明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行为不当上存在学习倦怠。

3.2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人口学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录取方式、学习成绩排名、工作意愿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存在显著差异;调剂生的学习倦怠得分高于第一志愿生;班级成绩61%以后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31%-60%的学生,31%-60%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前30%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特殊教育相关工作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愿意的学生,无所谓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愿意的学生。

3.3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总体特征

由表3可知,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成因各因素上表现为:自身因素=专业因素>社会因素>学习压力>自我效能感>学校因素。其中,自身因素和专业因素均值为3.06,介于不确定与比较符合之间。

3.4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人口学差异

3.4.1 不同性别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差异

由表4可知,男生学习倦怠成因在学校因素和专业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4.2 不同年级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差异

由表5可知,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在自我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社会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四学生在自我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社会因素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3.4.3 不同录取方式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差异

由表6可知,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在专业因素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调剂生在专业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第一志愿学生。

3.4.4 不同班级成绩排名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差异

由表7可知,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在专业因素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61%以后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前30%的学生。

3.4.5 不同工作意愿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差异

由表8可知,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在自身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无所谓”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自身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的得分显著高于“愿意”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不愿意”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校因素和专业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愿意”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

4 分析与讨论

4.1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成因的总体特征分析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上的得分为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情绪低落,与杨丽娴(2006)研究结果一致,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表现在行为上,有可能是因为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年龄处在18-24岁之间,正处于青年中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冲突的年龄段,而行为表现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逃课、迟到、早退等等倦怠行为才会更加显著。在学习倦怠成因各因素上自身因素与专业因素得分相等,且高于其他因素,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自身因素、专业因素、社会因素、学习压力、自我效能感和学校因素。这与张丁香(2012)的研究结果一致。任玲艳(2009)的研究也表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比较盲目,对专业了解不够,对进入专业后有“抵触情绪”,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4.2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调剂生的学习倦怠得分高于第一志愿生。究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由于被动调剂专业,“调剂”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和更高的积极性,对专业的认同感不强,致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另一方面,“调剂”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入校时分数较低于其他志愿录取的学生,他们的成就感比较低,情绪也要低落一些,也更容易产生逃课、早退、迟到等不当行为。

班级成绩61%以后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31%-60%的学生,31%-60%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前30%的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一个班级之中,教师总是更加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经常给予赞扬鼓励之言,而对于成绩一般和成绩不好的同学更多是忽视和批评之语,因此,成绩好的学生体验到成功、兴奋,良性循环,塑造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产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性;成绩一般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受到忽视,会感到“不重要”,从而对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淡漠态度;同理,成绩排在班级后面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经常受到批评,体验不到成功喜悦之感,反而会产生沮丧、失落之感,于是他们厌烦老师,把学习不好归结为老师不好,甚而泛化到学校不好,教育制度不好等方面,从而厌倦学习、逃避学习,学习倦怠显著得分也就越高。

不愿意从事特殊教育相关工作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愿意的学生,无所谓的学生学习倦怠得分高于愿意的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有:持“无所谓”和“不愿意”态度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比较吃力,对专业没有太大兴趣,学习时精力难以集中,表现出过低成就,缺乏学习动机;对知识是否有用产生怀疑,对考试感到厌倦并伴随着消极的厌学、弃学等低落情绪的出现;张晓艳(2016)的研究也表示,部分学生会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倦怠;加之,持“无所谓”和“不愿意”态度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或有规划而落实不到位,表现出缺乏耐性、定力不足等不当行为。以上学习倦怠情况长久存在,致使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待工作意愿时也表现出没兴趣、没精力、厌烦工作、放弃工作等的消极状态。

4.3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特殊教育專业男大学生在学校因素和专业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究其原因,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有关,男生富于冒险、喜欢寻求刺激,对于集体和社会的依赖感不强;相反,女生则文静和文艺一些,集体感比较强;因而,男生不喜欢被学校和专业所“捆绑”,对于外部世界的诸多诱惑定力不足而花费在玩游戏、聚会等方面的精力多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女生则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

特殊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在学习倦怠成因的自身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特殊教育大四学生感受到社会就业形式的严峻,特别是专业就业渠道狭窄致使他们对未来感受到迷茫、彷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倦怠;也可能与学校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关,特殊教育专业大四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情况,表明了学校对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摸清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致使了大四学生“清醒”后的无措,从而产生学习倦怠;也与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同感有关,大多数人对特殊教育不是很了解,他们的印象中普遍认为是“残疾人的教育”,观念中表现出歧视以及不看好的态度,而大四学生正是即将走入岗位的教师,一方面对工作渴求,另一方面又受社会观念影响,矛盾之至,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调剂”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专业因素上的得分高于“第一志愿”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调剂”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填写志愿时对该专业并不了解,填写时他们无所谓就读什么专业,但进入专业后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甚至厌烦特殊教育专业,从而表现出不学习、不努力、不上学等学习倦怠现象。张丁香(2012)也认为学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会影响他们对专业的认同和学习的努力程度。

学习成绩在61%以后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专业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前30%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究其原因,学习成绩在61%以后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某次的考试失败或是不喜欢某个学科老师而厌学,随着次数增多和错误的归因而不认同专业,整天破罐子破摔,在学习上不仅产生困难、挫败、沮丧、失落等消极情绪,还可能产生逃课、早退、退学等消极行为。

持“无所谓”和“不愿意”态度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校因素和专业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愿意”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 究其原因,可能有:持“无所谓”和“不愿意”态度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学习吃力主要是自身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成绩比较差,而众多老师对于成绩差的学生的关心方式往往是批评式的,这使得成绩差的学生首先是表现出对学科学习的倦怠,如迟交或不交作业等;其次是对学校环境、教学方法和管理等产生质疑,对专业再提不起兴趣,于此,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感,于是成绩越来越差,索性破罐子破摔,没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时间,造成一种对什么事都“无所谓”和“不愿意”的生活态度;第三是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因为对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认同感不强,在选择就业时会出现自卑、害怕等消极心理;同时因为专业就业渠道狭窄致使的就业压力和自己“无所谓”、“不愿意”态度状态伴随的不明确的人生规划,导致了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产生消极的择业观和错误偏激的人生定位。

5 教育建议

基于本研究中发现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学校要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和成因,得出以下结论:

(1)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上得分为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情绪低落。

(2)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成因各维度上得分为自身因素=专业因素>社会因素>学习压力>自我效能感>学校因素。

(3)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录取方式、班级成绩排名和工作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

(4)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在性别、年级、录取方式、班级成绩排名和工作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杨丽娴.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2]连榕,杨丽娴.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4).

[3]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张丁香.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的编制与应用[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