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革中学体育教学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方法研究

时间:2024-06-02

杨顺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89-01

笔者是一位体育教学的一线教师,下面我试结合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改进方法,对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时效性及如何更好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

1.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

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2.体育精神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到中学生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中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那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的阶段。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 严密课的组织教学, 处理好突出事件, 发挥集体力量等, 把体育精神贯穿体育教学之中。下面根据我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 谈谈粗浅的体会。

2.1竞争精神的渗透。体育精神是竞争精神的体现。竞争是体育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体育的灵魂。体育本身就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在竞争中不断完善的。体育精神本质上就是竞争精神,体育的魅力也就在于此。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竞争、人与他人的竞争以及人与自身的竞争中。因此,体育精神是一种挑战自我的精神,任何体育运动都是对自身体能、智力、精神、意志、心理的考验,都是对自身潜能最大限度的激发,都是对自身极限的挑战。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教育。

2.2合作精神的渗透。体育精神是合作精神的展示。体育是崇尚合作、讲究团队精神的运动。对于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来说,分工协作是胜利的根本保证。队友之间必须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集体战斗。离开了合作,即便都是一流的运动员,也不能取胜。可以说,体育中的合作精神无处不在,没有合作就没有体育。冠军是合作的结晶,体育是合作的运动。体育教学中, 合作性表现较为突出, 教学形式常采用的如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 有个人之间, 个人与集体之间, 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 要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尊重对方, 讲文明礼貌, 虚心向对方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3公平、公正的渗透。体育中的公平,体现在起点的公平上,所有运动员必须"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体现在规则的公平上,无论何种运动,都必须在共同的规则下进行;体现在执行规则的公平上,任何竞技体育都有执法裁判保证其公平性;体现在处罚的严格上,对于竞技中的违规行为有严格的制裁措施。通过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社会讲公平、讲正义,引导人们守规矩、守程序,推进群众重规则、重法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养成良好的品质。

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体育运动中独有的应激过程,不但能让学生提高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强化自信心,领悟更高的精神奥妙,达到身心合一。因此,中学体育教学, 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 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 将"体育精神"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素质,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3.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体育课是高考非考试科目,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使对体育课的认识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对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这种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一线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积极性,使部分体育教师失去了职业发展的理想。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学校高中讲的体育理论知识与初中阶段讲的差不多,没有考虑各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差别,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的不足,对体育课兴趣不浓。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目前体育教学中体育知识传授是否到位的关键所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对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是否把课程标准的精神与学校条件、学生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并有效地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及时更新,融最新的专业体育知识和科学的教学理念于课堂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学模块分为必修和选修内容。在选修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不同,选修项目的不同,结合教学实际,及时把握知识传授的时机,合理安排好选项教材。例如在篮球模块教学中,可先安排一节篮球理论课,借助介绍学生心目中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科比?布莱恩特、姚明等人的表现和欣赏精彩的比赛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有利的时机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篮球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动作技术、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切实达到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