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郑华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87-02
生活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生存环境在日益恶化。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和生产活动。日益恶化的环境,对我们的健康造成的极大伤害,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伴着大会的召开,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低碳"这一名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低碳(low carbon),是指生产、生活中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碳氧化物,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1.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思想的必要性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自全球工业化以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在不断升高,温度上升造成严重后果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若全球温度上升2-4℃时,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等几个着名的国际大城市将会消失;气候反常将导致海洋风暴增多,近几年海洋风暴次数的增加,已经成为明证;气温升高,势必导致蒸发量越来越大,土地干旱,地球沙漠化面积加速增大;由于气温升高,冬季变暖,危害作物的病虫将会平安越冬,地球上的病虫害增,人们不可避免的会加大化学防治,造成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由于环境的变化,物种为了适应生存必然会形成变异;疾病增加,2003年遍及全球的"非典"与近几年不断流行的"禽流感",就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
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逐渐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认识和接受。环保教育已经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同的阶段涉及不同的内容,因而加强环保教育势在必行,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对未来公民的环境教育。只有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低碳环保思想,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低碳生活的种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今后的低碳生活打下基础,建立起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
2.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思想的可行性
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的思想体现了新化学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化学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环境问题,正是国民生活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思想,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由于过度碳排放导致温度上升,带来的环境问题与生存危机,使学生形成减少能量消耗,降低碳碳排放的意识。低碳环保知识与意识是新时期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环境问题已经是保障公民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低碳环保活思想的渗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中"环境科学、能源科学"落足点。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分析,我们发现教科书中许多章节涉及到低碳环保知识,诸多知识点都隐含着环保教育的素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重构,通过适合的切入点,渗透低碳环保知识。因此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意识,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们的共识,切实可行。
3.化学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思想的构想与实践
课程标准是我们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是教学实施的蓝本,只有充分全面地理解了新课标,才能真正指导学生学好课程。化学新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低碳环保正是我们今天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课程标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环保思想,成为低碳环保的引领者。在学习必修课《化学2》中"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选修课《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技术》中的"主题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主题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主题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化学与生活》"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时,许多教师往往从能源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能源以及开发新能源解决能源问题。其实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也就是减少能量的消耗,开发新能源也就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教师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渗透进低碳环保思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低碳环保理念的倡导者与引领者。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及时渗透低碳环保思想。教科书是学生获得低碳环保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教师应结合教科书中的素材,选好切入点,及时地进行渗透教育。如在必修2中的"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和"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选修2《化学与技术》中的《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课题3《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等章节时,既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了解资源的现状,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也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思考和交流",组织学生討论、引起学生思考、激起思想的碰撞,激发生低碳环保的意识。
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低碳环保的使命感。今天的教育注重"从生活走进学习,从学习走向社会",这一理念涉及到教学中的各个学科。因此教师的着眼点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把将学习过程引导入到实际生活,从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由学习到应用。我们可以根据雾霾现象设计专门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原因,并根据所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近些年发生的一些气候现象,以及今年的暖冬现象来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探索其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可以回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耳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因温度的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低碳环保与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服务生活。教科书中的许多化学现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近期的雾霾天气,已经引起多数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我国政府为此做了很大努力,但受国民素质的影响,将"低碳环保"意识付诸于行动还很不够,因此更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加以渗透,让"低碳环保"成为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