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官小龙
摘 要:中英两国语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点。英语是静态性语言,多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是动态性语言,多用动词。这两种语言的差异也反映在称谓语的使用中,而语料库是按照一定采样标准收集而来,能够反映一种语言特性的电子文本集。以定量的方法对语料库中英汉称谓语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以及文学翻译方面的研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称谓语;语料库;比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6.081
1 引言
语言伴随着其交际属性,在漫长发展的岁月中诞生了形形色色的子系统。而称谓语系统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称谓语是说话人用来称呼其与对话者的用语(任海棠等,2004)。可以说是人们首先会开口交谈所使用的言语。因而称谓语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社会地位,历史发展的情况,了解当时人文风貌。对于研究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特别是翻译该时期的文献著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研究称谓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尔雅》的“释亲”篇中,就将称谓划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等分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各类人的地位。而清代的《称谓录》 不仅将亲族的称谓进行就扩展,上至高祖,下至玄孙,而且收录了礼俗,科举等与封建礼法相对应的称谓语,可以认为是封建社会称谓语之集大成之作。近现代赵元任,吕叔湘等学者都对称谓语做过相应的研究。
西方学者在近现代对称谓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将其纳入到语法范畴,不仅将其作为独立的言语行为,而是作为指示语的方式来进行探讨。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语料库(corpu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一个按照一定采样标准采集而来的,能够代表一种语言或者某语言的一种变体或文类的电子文本集。语料库自上世纪初出现以来,有了十分长足的发展。在线语料库,诸如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柯林斯语料库,以及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等等陆续建立。语料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社会学的研究模式,将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为称谓语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纵观中西当前称谓语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中外的研究都是基于傳统定性的研究,而对于定量的研究尚有研究空间,本文将通过对各大语料库中常见的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探究中外称谓语使用规律,从方法和形式上对今后的称谓语研究进行一些初步的尝试。
2 英汉称谓语比较
英语中的称谓语分为姓名称谓,亲属称谓,名称称谓等内容,通常以Mr./Mrs./Ms.等等(尹富林,2003)而汉语的称谓形式可分为亲属称谓,比如姐姐,弟弟,哥哥,妹妹等等,还有通用称谓,比如师傅,老师,以及职业称谓,比如部长,科长等等,还有正在动作的称呼,比如种田的,捕鱼的。
从这两种称谓语的比较来看,可以看出汉语的称谓语体系对于亲族的称谓更加详细,比如汉语中由于夫族母族,长幼次序的不同,对于两族的长辈与平辈有着许多不同的称谓,比如母亲的兄弟叫舅父,而母亲姐妹的丈夫称为姨夫,而父亲的兄弟叫叔父或者伯父,父亲的姐妹的丈夫叫姑父,而英语只有uncle一个词对应着上面数个词,此外由于年龄的差异,汉语中可以分为大舅,二舅,三叔,四伯这种由于年龄辈分而产生的称谓,而英语中则无此显现。汉语根据父族与母族的不同可以分为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而英语则统一以grandfather和grandmother来替代。此外在纵向上,汉语可以有曾祖父,高祖父,而对应的英文则是great-grandfather和great-great-grandfather。
在社交称谓上,汉语中先生一词最早来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早使用先生一词是在《曲礼》中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有称呼老师之意,这也与现代日语中的“先生(せんせい)”含有老师一词相对应。在《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译文中有“先生坐,何至于此。” 指代的有德行。学识渊博的长辈,不仅仅可以指狭义上年长的男性,也可以指所有有德行的长辈,比如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就可以称之为杨绛先生。而我国古代还有一些职业也可以称之为某某先生,比如账房先生,风水先生等等。而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所述,MR.的意思是title that comes before the(first name and the)surname of a man;这里称呼的先生是指关于男子姓或姓名前,比如Mr.John.这里与中文相比,比狭义上的中文先生所表述的含义还要少一些。而MR根据词典所述还有title for certain men in official positions 即某些男子职位前的称呼,这一点与我国古代对于先生的用法有所类似,比如Mr.Chairman,Mr.President.
从以上两点差异可以看出,汉语的称谓语更加注重宗族礼法,长幼尊卑,这反映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封建宗族社会。而英语受文艺复兴以及启蒙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从称谓语的简化可以看出对于社会等级制度的削弱,以及对于个性化思想的重视。故而无论是进行翻译,还是语言研究,都需要了解这其中差异的内容以及本质。
3 以语料库的角度比较两种语言的称谓语
COCA即美国当代语料库是由杨百翰大学开发,是美国当今最新的英语语料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王超,2014),其范围涵盖口语(spoken)、小说(fiction),流行杂志(pop magzine),报纸(newspaper)和学术期刊(academic),且数量均衡,对于研究词句出现频率等语言现象有着权威的参考价值。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是一个大规模的平衡语料库,于1991年12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立项,并在1998年正式建成,语料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全库共有1亿字符。
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文本语料库是一个开放免费汉语语料库,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开发。该语料库2003年开始建设,2005年上线,其后不断扩大语料规模,该语料库主要为广播,电视等转写的文本,总字符数为241,316,530个,总汉字数为200,071,896字次。每年负责团队都尽可能选择那些流通度大、年度间又有一定连续性的节目文本;为便于研究者做6年间的历时语言调查,各年度的语料规模尽可能平衡,本次选取独白类型的文本作为口语类语料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搜索aunt和uncle两个词语,这两个词在COCA的出现频率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在aunt所涵盖的三万多分样本数据中,aunt以口语的形式出现的次数很少(1147),仅占总样本数的3.28%。而报纸、杂志以及学术应用中,aunt一词所出现的频率同样较少,分别是1872,1473以及561次,分别占总数的5.36%,4.22%,1.61%,出现最多的实在小说中,为12420次,占35.5%。通过以上词频分布我们能够看出,aunt一词更多的出现在小说当中,而其他诸如口语,杂志等更加日常化的题材中较少出现,而uncle一词也是如此,在COCA语料库的47996样本中,uncle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总共为15312次,占总数的31.9%。uncle与aunt这一对称谓语在美国更多的使用在诸如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而在口语等日常化语境以及其他语境下,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就少了很多。
此外,在具体文本中,这两个单词同样呈现了一些规律。在每百万单词出现的次数上,aunt一词的期望值和标准差为30.98,44.94,而uncle则为42.48,53.02。直观来看差距并不大,在研究对等理论方面,国外学者曾经引入T检验,效應量等统计学模型来探究翻译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Callum Walker,2018),对于定量化的研究语言学,翻译学等文学方面的理论成效显著。
d=x1-x2s=μ1-μ2s
通过上文中所得到的期望值与方差,算出效应量d为0.235,说明两词之间的效应较小,在语料库中分布情况类似。
通过以上数学模型,aunt与uncle两词在美国小说中较多的出现,而在日常口语以及学术等其他场合出现的次数较少,而这两种称谓语使用的情况比较相似,属于两个“对等”的称谓语单词。
汉语的语料库中选择了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体语言语料库,首先以媒体语言语料库为例,作为口语语料库的参照,对“叔叔”与“阿姨”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如图2。
通过以独白的形式进行检索,阿姨与叔叔分别出现378和236次,分别占总文本数的3.07%,1.92%。
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如图3。
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通过对文学作品出现频率的分析,这两个词的频率为525和286词,分别占整个语料库的0.35%和0.19%。
通过以上数据,汉语称谓语与英语相反,口头使用的叔叔和阿姨等称谓语的情况比平均情况要多得多,故认为称谓语在口语的使用比文学作品使用的情况要多。
4 总结
英汉两种语言称谓语各成系统,汉语更注重长幼尊卑,类别较多,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到今日有所简化。而英语受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类别与汉语相比减少许多,而以阿姨和叔叔两种称谓语为例,通过概率值和数学公式的分析,发现英语称谓语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更多,这一对称谓语使用情况较为对等,而汉语则相反,称谓语更多出现在口语中。
参考文献
[1]Callum Walker.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equivalent effect: using eye tracking to measure equivalence in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cognitive effects on readers[J].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2018.
[2]任海棠,冯宁霞.称谓语的选用与社会身份关系的表达[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8):109-112.
[3]尹富林.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功能比较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24):26-28.
[4]王超.关于CCL和COCA在线语料库使用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4,(28):358-35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