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胡悦
摘要:“圈子文化”的滋生与蔓延,极大恶化了国有企业的政治生态。从圈子文化的由来、特点及危害进行阐述,并从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反腐与惩罚力度以及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四个方面对当前所盛行的圈子文化采取有效解决机制,为国有企业及党组织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得国有企业及党内的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关键词:圈子文化;国有企业;危害;解决机制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7.063
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凸显了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纵观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腐败窝案串案,无一不涉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圈子。圈子文化大行其道,污染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产生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也给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极大的损失,圈子文化的消除迫在眉睫。
1“圈子文化”的研究概述
1.1 “圈子”与“圈子文化”
通常人们将圈子理解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在管理学中,圈子通常是指网络;从营销角度分析,圈子是指对广告或销售定向准确投放的受众人群;而基于文化学角度阐述圈子,可将其定义为一群志趣相投的人逐渐形成的群体或组织。国内学者费孝通先生也曾对“圈子”进行定义,即基于“差序格局”理论阐述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而结成的网络,就如石头扔进水里,按其四周形成的波纹远近来划分社会关系的亲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朋友圈、工作圈、文化圈等,但在官场中,圈子逐渐演变为一种拉山头、搞宗派,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的小团体。
“圈子文化”是通过“圈子”衍生而来,但圈子文化并不等同于圈子。重人情、轻法治,圈子文化由来已久。圈子文化可以促进各种组织的形成,增强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然而,在官场中,圈子文化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现象与风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是腐败的温床,也是腐败的帮凶。通过利益与权力结成的圈子看似松散復杂,实则坚不可摧,每个圈子都有各自的语言,有各自的圈规,入圈就得遵守圈规,圈友们以自己的权力及资源牢固圈中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圈子势力日益强大且盘根错节,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同盟,对我国的政治格局及市场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消极影响。
1.2圈子文化的特点
圈子文化自古就有,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封建社会官场中,圈子文化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连宗、拜把和拜门三种方式。也就如如今官场上仍存在有江湖义气、家长制、帮派及利益等特点一样,皆是为了官场利益而结成的同盟,都是一种拉拢人心,搞小圈子的手段。
(1)江湖义气。俗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人在江湖靠的就是“义”、“忠”,不管是非对错,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就会义不容辞的去帮助你。在官场中,也是如此,一群人忠于一个人,每个人都讲义气,一人遇事,圈友均会出手相帮,将兄弟之间的义气凌驾于党纪党规之上,采用各种手段与党组织对抗,对党组织的权威及党内向心力、凝聚力造成严重威胁。
(2)家长制。在家长制中,对于组织中的重要问题及其决策权均掌握在大家长手中,在选人用人上,则会根据忠诚度及亲疏程度决定。组织成员对大家长忠心耿耿、唯命是从,大家长对其成员关怀备至,为大家庭谋取利益即使违背党组织原则也在所不惜。这种将党的干部作为家臣 、家丁,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私权,做不利益于党和人民的事,对党政党风党纪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恶化了地方及国家的政治生态。
(3)帮派。拉帮结派也就是所谓的站队行为,站对队,进对圈,才是行走官场的重要准则。正如近几年查处的几大腐败案件中所报道的有石油派、政法派、四川派等,根据不同的缘由而形成的一个个利益联盟,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走在了一起。一个人腐败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且会受到各种圈子的排斥。但是,人们常说:“法不责众”,进入一个圈子,一群人一起行苟且之事就会得到心理的安慰,并且可能会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认为腐败行为被曝光也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拉帮结派、站队进圈是一起起窝案、串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4)利益同盟。当今社会,在利益的驱使下,政商勾结,官员之间进行权钱交易,相互利用。以至于在一个官员落马后会牵扯出一群官员及商人。依据朋友、同学、师生、亲属等各种关系,搞团团伙伙,组成一个个大大小小、复杂且紧密、有组织有纪律的利益圈,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及其在官场中的影响力行贿受贿,在寻找保护伞的同时编织自己的圈子,利用职权寻求圈子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腐败。
2圈子文化的危害
自十八大以来,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大批官员涉入其中,出现“塌方式”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国家及其人民的利益,败坏了党纪党风及民风,造成了不良的政治生态。
2.1削弱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古至今,学者们所研究的圈子文化主要基于所谓的江湖义气、拉帮结派或追逐权力与利益等方面逐渐形成的小团体,每个小团体都有自己的首领,每个圈友会根据权力的大小、与首领的亲密程度等其他要素相应获得圈中的地位。他们不是为党中央及人民群众服务,而是为其首领个人服务,对首领言听计从。如此一来,党中央的号召无人响应,党中央的号令无人全心全意的执行,权威性减弱,组织纪律涣散,党员干部搞“一言堂”且将其掌管领域私人化,致使民主集中制受损,组织内部内耗严重,严重削弱了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2影响自身仕途
受圈子文化的影响,官员们更愿意相信圈子,而不愿意相信通过个人努力得到组织上的提携,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花费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去维系和经营圈子,使其获得更高的地位、权力与利益。圈内人对大家长阿谀奉承、唯命是从,大家长对圈内人放任不管,任其胡作非为,违法乱纪,圈友之间相互包庇,最终坠入犯罪深渊。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官员们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远离圈子,以实现自身价值及远大理想。
2.3破坏官场制度
国内学者邱少明曾说:“‘圈子文化是关系文化,圈子社会是人情社会,关系、感情大于法律、规制”。使得官员们先按人情、再按制度办事,让制度流于形式。他们论关系论潜规则,不论组织规则,以权力及利益为核心,结成圈子,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制度之上,损公利己。腐败之风盛行,使得“圈子文化”大行其道,官员们依照圈规办事,无视党纪党规,导致权力的非正常运行,破坏了党内民主,弱化了国家制度的权威,官场制度也受到严重的损坏。
2.4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黨内圈子文化致使党员干部们迷失自我,原有的政治素养及个人的是非观、道德观丧失殆尽。将党内关系庸俗化,整天琢磨如何找关系、找门路,为自己找一个“保护伞”;如何编制自己的利益网,获得“权”“利”双丰收。一旦遇到困难或棘手的事情,想到的只是找熟人、找关系解决,并不是通过走组织规定的程序解决。腐败之风日渐猖狂,勤勤恳恳的官员屡受排挤、不受重用,导致官员们不再执着于做一个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做好事、做实事的共产党员,更愿意为了地位、利益去寻找圈子,进行权权交易或权钱交易,以使其仕途一帆风顺。圈子文化的滋生与蔓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3消除圈子文化的有效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反腐力度的逐渐加强及反腐进程的不断深入,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在十九大中,***总书记提出:“要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的胜利”。因此,各级官员应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构建长效机制以尽快消除圈子文化现象。
3.1防范权力过度集中
圈子文化之所以延续至今,其本质原因在于权力过度集中。一个人拥有过大的权力,就会容易迷失在使用权力的快感中,丧失原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个人的道德观,陷入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有权不可任性”,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行使权力透明化、法治化,权利依附于法律行使,因此,再也没有必要加入或编织圈子。
3.2完善监督机制
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的根本,各级官员也应相互监督。不论身处何种职位,下级皆应听从上级指令,但对于违反制度与法律的命令不能无条件的执行,应履行自我监督的职能。对于上级,只有端正了自身的行为,才能正确的指引下级官员,下级官员踏实能干,不走歪门邪道,也必定能得到上级的赏识。与此同时,各级官员也应受到同级官员的监督,相互制衡拥有的权力,运用权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当然,最重要监督方式莫过于群众的监督,即使现已采取群众监督的方式,但圈子文化无处不在,往往权力监督者逐渐成为腐败的苟同者,进入各种圈子,成为圈子文化的参与者,而后官官相护,以至于群众的心声难以传达。因此,尽可能的开通多种渠道使得群众更好的揭发贪官及其腐败事迹。完善监督机制,监督者首先应做到“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将圈子文化彻底扼杀在制度的牢笼里。
3.3加大反腐与惩罚力度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减存量、重点遏增量。”加大惩处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圈子,从而产生震慑效应。对于窝案、串案,擒贼先擒王,让圈子失去主心骨,自然而然“树倒猢狲散”,对于涉案人员均应进行严惩,使领导干部们对小圈子感到忌惮。反腐之风盛行,是党心民心之所向。俗话说:“去疴需猛药,治乱用重典”。尽管在十八大提出反腐的号召后取得丰硕的成果,党中央仍需重整行装继续前行,继续增强反腐与惩罚力度,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早日夺得反腐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3.4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要想彻底根除圈子文化,得实行标本兼治,不仅要对官员进行权力制约、完善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反腐与惩罚力度等客观因素治理圈子文化,而且还得净化人们的思想,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觉悟。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应定期开展思想建设与教育活动,或举办一些反腐倡廉的讲座,了解党员们的近期思想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及时的纠正。对在精神上和行动上支持反腐者进行奖励,对行走于圈子间的人进行警告和惩罚。奖罚分明,使得官员们不再执着于各种圈子。不断提高共产党员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抵挡住权力与利益的诱惑,从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
4结语
圈子文化与法律制度之间的运行是此消彼长的,严格的法律制度就会制约圈子文化的滋生与蔓延,而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圈子文化现象就会遍地开花。总而言之,应通过分权相互制约,以抑制圈子文化的滋生与蔓延。每个官员皆应具备“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执政理念。官员在行使监督权利的同时也应做好自我监督,从自我做起才能强而有效的推动各级人员履行监督职责。人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党员干部是为国家服务的,不是为个人服务的,应坚定信念,履行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才能还得官场一片碧海蓝天。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6.
[2]邱少明.刍论党内“圈子文化”及其消弭进路[J].理论导刊,2015,(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