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学前教育“小学化”误区的对策

时间:2024-06-02

张丽娥

摘 要: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那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呢?简单说,就是指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的不良倾向。下面,笔者就走出学前教育“小学化”误区谈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对策

一、内化游戏教育理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第25条提到“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中又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两部法律条文上都指出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山东师范教育学院丁海东教授说:“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可以说是渗透或弥漫于幼年生活的全过程的,因而它与儿童如影相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学会游戏活动,从行动上走出误区。

马云曾经说过:幼儿时期不会玩的孩子将在30年后找不到工作。他是这样分析的:首先,孩子在玩中可以学会交往的技能。玩耍不仅让孩子体验快乐情绪,还能让孩子们从中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儿童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中心”,而游戏则能帮他们“去中心化”。在合作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掌握与他人交流、沟通等社交技能,了解轮流、分享、交换、互助等社会交往的规则,还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建立相互信任、亲密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其次,孩子在玩中可以学会解决各种问题。当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们会主动去想如何解决;当孩子进行集体游戏时,他们也会思考如何公平地开展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不断地探索新的游戏形式,让这个游戏更加有趣,玩法更加多样,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有助于提高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的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玩耍,孩子能够真正体验童年时光里的那份快乐,同时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许多教师抱怨自己一双眼睛看不住孩子几十双眼睛,因为怕看不住,于是严肃地绷着脸,严厉地与孩子说话,希望他们像小学生一样安静地坐着上课,无时不在地束缚和压抑着孩子。然而这种束缚和压抑使得孩子越发的难以驾驭,搞得教师、孩子都很累。为什么这么累?因为这是与孩子的天性在拧着干,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让游戏贯穿我们幼儿教育教学中,我们便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我们便能拴住孩子的心,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游戏,利用游戏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可以融洽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所以说,要想得到孩子的喜欢和亲近,“游戏”是个好办法,我们身上必须得具有点“游戏精神”,这需要我们教师拥有一颗童心,保持一份童趣,与幼儿同欢笑共成长。

然而,在我们许多幼儿教师的身上缺乏的就是这种与孩子一同游戏的精神。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孩子是否活泼、快乐、愉悦、是否喜欢上幼儿园是评判这个幼儿园是否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幼儿园的最好标准。”我们幼儿教师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幼儿喜不喜欢上幼儿园与我们教师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幼儿每天来到幼儿园都要面对识字写字做算术等一大堆任务,看到的是一个整天绷着脸、动不动训斥孩子的老师,你说他会喜欢上幼儿园吗?在幼兒园里如果总是受到老师一味的束缚和压抑,孩子会快乐吗?所以在幼儿园里搞小学化是违背孩子天性的、是没有人性化的一种行为,相反,如果让游戏贯穿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当中,我们便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就一定会喜欢上这个幼儿园。

二、做好家校思想沟通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但我们的家长都关注些什么呢?当孩子每天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关心的是:幺儿,今天你在幼儿园会写什么字、会写哪个拼音、会背几首唐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察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我们只要不去迎合家长,而是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会、宣传栏、致家长的一封信,或者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宣传的力度,主动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养成等,以此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

三、加大环境创设力度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其实就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的教材。所以幼儿园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的教育因素,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场景。比如对园内外墙、门厅、活动室、睡房、楼梯间、园内某一角落等进行设计和布置。只要有利用的空间我们都可以利用起来设计活动区角。比如,设计娃娃家、手工区、小吃区、杜鹃花制作区、模拟银行、开心医院等,或者在室外找一空地设计沙池、水池、种植园等区域环境。只要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的环境,我们都可以设计。同时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我想只要多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孩子玩得开开心心,教师管得轻轻松松。“小学化”现象就会自然避免的。

总之,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误区对于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大家不懈的努和改进。才能真正让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的童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