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申宜灵
摘 要:數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知识点之间联系十分紧密,衔接教学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在中小学数学衔接中,教学的难度、教学模式、教学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小升初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地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有助于小升初学生完成心理上与知识上的过渡。文章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知识衔接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教学 知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3-0164-01
数学是中小学教学的核心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知识点之间逻辑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中小学数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学数学的知识点建立在小学基础之上;第二,中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相同;第三,小学数学以直观教学为主,中学数学以抽象家教学为主[1]。因此学生在小升初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知识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探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1 教学目标,一贯相承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为: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抽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采用相同的数学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相对比较基础的能力,而在中学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能力[2]。但在实际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迫于升学的教学压力,依然采用知识与能力二维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无法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贯相承,让学生的数学教育更加连贯与完整。但应该注意的是,小学生与中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科素养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合理调整教学知识目标,做好学科素养教学衔接工作。
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算式到方程》时,可以结合小学教学中的《简易方程》教学内容,设立比本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由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转化为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首先,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正方形图形,设置问题“正方形边长为5,让学生求出它的周长”,让学生分别根据图形将四条边直接相加与正方形周长公式列出两种不同形式的算式。其次,教师将边长变为未知数x,引导学生将所列的算式整理为简单的方程。最后,学生经过整理,将两种算式化为同一种算式。在此教学过程中兼顾了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将数学教学目标一脉相承。
2 多维教学,立体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直观教学方法为主,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中学数学教学中则更加注重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多采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与之相对应的,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但在中小衔接教学中,学生已经适应了小学教学模式,如果教师直接过渡到教学模式,将会导致学生出现强烈的不适应,认为教师授课内容过难且枯燥无味,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中学数学产生抗拒心理,不利于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因此,在中学衔接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应该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逐渐地渗透教学方法,让学生习惯抽象思考的方式,实现多维立体教学[3]。
例如:在《整式的加减》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让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学习新课内容。同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教师所给的多组整式数据进行相加。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开展小组之间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之间对比数据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组内再次利用电子表格进行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将中小学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兼顾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从心理上、学习习惯上从小学过渡到中学。
3 已知未知,知识衔接
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基础,中学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知识升华。教师仔细分析中小学教材可以发现,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与小学教学内容有许多的重合点,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中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调整知识点各个部分的教学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利用学生已知的数学知识,开展未知数学,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学内容,并在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上进行思维发散,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做好数学知识衔接[4]。
例如:在中学七年级上册《角》一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钝角、直角、锐角的知识,知道如何表示角与对比角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二年级上册时同样学过《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对于钝角、直角、锐角的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因此中学教师在开展《角》一课的教学中,不妨缩短在角概念上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为教师讲一讲钝角、直角、锐角的区别,树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数学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习如何表示角与对比角,完善学生关于角知识的数学结构图。
4 结语
中小学衔接教学不可忽视,对于学生日后的中学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中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做好中小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文彬.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索与实践[J].中学数学,2014(24):51-52,58.
[2] 谢述霞.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1):8.
[3] 肖彩凤,李雪峰.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的路径——“7.1线段的大小的比较”的课例分析[J].中学数学,2015(22):29-31,66.
[4] 王亦磊.解析开发理念下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J].考试周刊,2019(11):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