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胡黄
摘 要:大数据“后浪式”来袭在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传统教师基本功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诸如“三字一话”、课堂教学等传统教师基本功面临着重新“洗牌”;另一方面,教师基本功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丰实、改造、优化、拓展的蝶变。刷新分析观念、出新运用“三字”、重新定位“一话”、创新整合教材、改造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评价、改革教学研究等等,传统教师基本功的诸多内容经过教育改革的蝶变,正在融入大数据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之中。
关键词:大数据;教师基本功;冲击;蝶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10
作者简介:胡 黄(1989—),女,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职工,硕士研究生。
一、大数据的“后浪式”冲击
2013年5月10日淘宝十周年晚会上,马云在做卸任阿里巴巴CEO前的演讲中,说了一句看似逗乐实则深沉的话:“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
1. 大数据对当前信息技术的冲击
坊间说是“长江后浪扑前浪,前浪扑在沙滩上”,大数据扑天盖地的“后浪”,把之前的“数字”“数码”“数据”全都扑在了信息技术的“沙滩”上。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之所以如此“厉害”,主要是由于这种信息资产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的这种超级能量被归纳为经典的5个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大数据的5V特点,极大地冲击着当前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的数据规模是如此庞大,已不能用G或T来衡量,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具体说,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有人作过一个让人深思的提示:人类迄今生产的所有文字材料的数据量为200PB,整个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为5EB。要了解这个提示为何让人震惊,也许我们先须认识一些崭新的“度量”单位——早在2012年,数据量就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而尤其还有一个瞻前顾后的背景——瞻前:地球上有史以来的人类文明所获得的总数据中,有90%是近两年内产生的,也就是说,“近两年”之前数据总量更少。从数据角度,“有史以来”的几千年与“近两年”的比分为1∶9;几年之后,小小地球村将产生数十倍于今天的数据量。这无疑是大数据远非之前的信息技术所能比拟的原由之一。
2. 大数据对当前教育的冲击
大数据也毫无例外地冲击着当前教育。一方面,它的巨量数据蕴含着帮助教师和学生的巨大潜力。数据勘探和数据分析软件可以通过即时反馈学习实况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地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掌握学生个人的学习需要,以调整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内容。例如,一个教阅读的程序控件可以收集关于学生阅读某篇文章所需时间的数据。小测验将马上告诉学生们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就可以将教师从冗长累人、耗时巨大的评分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能将学生的表现与同班同学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学生相比较。教师当然也会受益,实时工具可以制作报告,多方面展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这样的大数据技术当然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功底与时效进行精准的评估。
显而易见,大数据完全不用依赖传统的阶段测验等方法,就可以翔实地得知学生学习时的态度、方法、途径与效果,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信息了如指掌,完全可以掌握和分辨学生的学习“家底”以及针对每个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秘诀”。这种类乎“神奇”的方法,就是通过聚焦数据加以分析而成的。
大数据针对学生学习的“能耐”显然不止于此。比如,学生学习时采用的方法或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大数据技术系统就会发出警示信号,并可进一步根据学生要求提供正确答案的提示。
除了针对学生学习,大数据还可以开阔教师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开放地预测和比较其他模式的学习效果,或通过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时与电子导师的互动记录,从而获得学术灵感,产生课题研究线索。
也许一个由大量数据支持和技术驱动的教育过程可能看起来有点机器人的味道,但其显示的情况是真实的。
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似乎更其让人瞠目结舌——数据驱动教育工具已经在美国大量使用,使用数据勘探技术去确认16个州的学校的“差生”,通过使用核心因素(如上课、自息、日常纪律、课堂表现等)预测模式,甚至可以确认最终哪些学生最有可能退学。
数据可视化工具也显示了超常的潜力。比如仪表盘,用一种简单的用户界面展示主要绩效指标,允许教师看到学生的总体表现。
另一方面,广泛启用大数据工具给学校添了许多“麻烦”,如预算不足、信息系统不兼容、对大数据技术潜力的不理解以及对隐私的担忧,等等。显然,大数据带给当前教育的冲击,既有正能量的促进,也有负面障碍。
“克服这些障碍并不容易。”业内权威人士West用平静的语调讲述着让人头疼的困惑,“创建数据分享网络使得学生隐私的平衡和以研究为目的的数据访问都成为必要。”
我们对教师基本功蝶变的研究,正是基于大数据对当前教育这样的冲击背景。
二、传统教师基本功的“大浪淘沙”
1. 传统教师基本功主要内容
每门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教师职业的基本功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具备的职业技能。教师教学所需的功力多多,但若论“基本”,当指教師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的技能。教学基本功是教学的“奠基石”,是教师的发展平台。教师基本功的诸多特性中,时代性是尤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依时而为、随时而变、与时俱进。从个体的私塾时代到现代学校的班级教育时代,教师的基本功就历经了巨大的演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学场地、教学程式、教学方法以及人们的教育观念都在发生很大异动,教师的基本功也必须随之变化。唯其如此,传统教师基本功首当其冲地面对大数据的冲击。
为进一步认识这种冲击,不妨先行厘清教师基本功的具体内容。一般认为,传统的教师基本功包括如下类项:
(1)“三字一话”。“三字”者,粉笔字、硬笔字、毛笔字也。粉笔字是“黑板+粉笔”时代的象征,无粉笔不成教学,无粉笔字不成教师。以坊间的段子为证:若问及教师作何职业,教师往往自我调侃答曰:吃粉笔灰的。硬笔字主要用于批改作业,毛笔字则多用以展示书写功力。无论哪一种字,均讲究不写错别字,书写规范,字迹美观,章法合理。
“一话”即普通话。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历来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一口漂亮的普通话。那些教学语言发音不标准、吐字不清晰、语言不流畅、节奏不适当的教师,每每沦为笑柄。
(2)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弄清教材的特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弄懂钻通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其内在联系与扩展空间,深入理解教材知识、意旨并有效传授。
(3)引导启发。启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引导则是启发的核心。教师的引导技巧可以在众多方面施展,比如设问引导、对话引导、教具引导、情景引导、视频音频引导等,通过各种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动作和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景。
(4)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可谓教师基本功的重中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求是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时间分配合理,教学程序流畅,坚决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出现。课堂教学技能一般具备六点:一是充分了解学生,二是熟悉教学内容,三是选准教学方法,四是合理安排时间,五是突出双边活动,六是预设应急方案。
(5)课堂组织。课堂组织是串联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它至少包括创设教学情境、调控教学过程和总结课堂效果三大要素,每一要素都包含着“课堂组织”的成分。尤其课堂教学是处于一种动态之中,教师更需要有一双敏锐观察的慧眼、机智应变的技巧和善于调控的艺术,通过“课堂组织”创建理想的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基本教学功夫之一。
此外,还有分析学生、教学评价、写作技能、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等项基本功。诚然,这些基本功须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师终身修炼,尽管并非每一样基本功都派得上用场。
2. 大数据对教师传统基本功的淘洗
众所周知,上述传统的教师基本功长期以来一直在教育界“根基稳固”,被教师们年复一年演练于教坛,大有“亘古不变”之势。
然而,大数据来了。
大数据几乎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教学程式,重塑了教师基本功的内涵。比如,一个叫可汗的教师创造了一个教育神话:仅凭一个人、一台电脑,却卓有成效地面对一千万学生;另一个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运用大数据技术开设“人工智能”课,学生竟达到近2000万;而美国两所世界顶尖大学联合提供多门课程,首批学生数就“爆棚”突破37万;加上翻转课堂、微课堂、在线平台等形式,“教学”这一概念早已“面目全非”,学生远离教室而又近在咫尺地接收视频中教师的教学,真正回到课堂上时只不过是为了当面反馈或完成作业。如此“相逢不相识”的教学程式,毫不客气地涤荡着传统的教师基本功。
比如,一直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经典尺度的“三字一话”,在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冲击下已似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新兴崛起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可以比“三字一话”清晰得多、形象生动得多地呈现教学内容,而教师甚至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批改作业和撰写评语,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家长发布教学信息和学情通报。因此,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势必渐行渐远,这方面的教师基本功行将衰退乃至消失。可以说,“三字一话”风光不再。学生则因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快捷渠道、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而对现代信息技术分外钟情。相对于“三字”和“一话”,大部分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键盘和鼠标。又比如课堂教学,“课堂”已今非昔比,“教学”已物是人非,“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自然成了“明日黄花”……
大数据就是如此“任性”,在教师潜能成百倍、千倍甚至万倍释放的同时,教师基本功却遭遇着无情的淘洗。
毫无疑问,传统的教师基本功史无前例地历经着大数据时代的“洗牌”。
三、教师基本功的蝶变
令人欣慰的是,大数据对教师基本功的冲击、淘洗只是硬币的一面。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丰实、改造、优化、拓展的蝶变。
在国内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数据在教育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版图,像慕课、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日推月移,传统教师基本功的诸多内容经过教育改革的蝶变,正在融入大数据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之中。这种融入主要表现在“四新四改”。
1. 刷新分析观念
当人们查阅网页的时候,界面往往会跳出一个你没有点击的栏目:“猜你喜欢”,然后出现一串与正在查阅的内容相近的标题。这并非电脑自作多情,亦非盲目推荐,而是网上根据你浏览过什么、采用过什么,来判断(猜)你还可能“喜欢”什么。而大数据正是按照这种思维逻辑。根据学生关注了什么、寻找过什么来分析判断其学习欲求,从而未雨绸缪地为其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大数据的这种“分析”能耐使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心仪的“因材施教”的梦想成为现实。这并非痴人说梦。比如一组习题,如果学生做对了第一部分,大数据技术系统马上就显示:他可以免做第二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是同一个知识点。而如果学生没有做对第三部分,那么技术系统就会提示他继续认真地练习第四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正是需要学生反复操练的知识难点。大数据技术系统如此这般随机应变,因人而异,使学生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具有了可能。而教師可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的综合能力和认知水平,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加以改进,使自己也加入“因材施教”的有机组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课堂完全不受场地的局限,一名教师的授课也许拥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众多学生所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远非只有几十个人的班级课堂所能比拟,其教学效果较之传统课堂具有不言而喻的优势,从而完全刷新了教师往日对“分析”观念的理解与掌握。
2. 出新运用“三字”
大数据教学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毫无疑问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毋庸讳言,在这一整合中,教师的“三字”基本功似乎完全“靠边站”了。但教师“三字”的基本素养并未随粉笔灰飞扬而逝,其艺术素质、审美水平左右着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如果说大数据时代教师第一需要炼就的新的基本功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那么传统“三字”基本功所具备的“功夫”则是这种整合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出新运用“三字”基本功驾驭大数据技术的手段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比如,在教学演示时,教师可借助“三字”基本功优化电子教案,运用“三字”基本功的审美能力美化Flash动画等,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课件更加美观,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3. 重新定位“一话”
“一话”常指普通话,亦指教师的教学口语。自教育产生以来,口语就是教学的重要角色。在结绳记事的原始教育时期,口语兼任“教材”的角色;面面相对的私塾时代,口语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到了班级教授的现代教育中,“填鸭式”教学更是让教师唱起了口语“独角戏”。而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师讲个不停、学生听得走神的教学方式将被彻底打破。但尽管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方式,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都被打破之后,口语的作用却有增无减——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不但教师的口语表达仍然重要,且使用范围远远超越了区区课堂,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口语表达,师生共同主宰课堂的口语天地。“一话”基本功面对重新定位的考量和更加拓展的契机。
4. 创新整合教材
大数据对教育的冲击不仅限于改变教学方法,而且还波及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传统。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增强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新课改也不谋而合要求实施三级课程模式等改革目标。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教材创新整合大趋势,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面对新形势下的考题:如何进一步发挥与拓展传统的教师基本功,根据大数据要求拥有创新整合教材的知识和能力。
5. 改造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根据大纲和教材来组织教学内容已成为教师的传统习惯,但是大数据时代对这一切说“不”。教师除了理解课程目标,了解教材知识,更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包括他们既有的经验和个体的差异,并凭以选择、重组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告别那种依赖习惯,经常处于一种“开发”状态,不断地根据需要改造教学资源,根据资源调整课程内容,根据课程选择教学方式。
为了“改造”有方,教师需要掌握教学资源开发的许多基本技能,如资源评估技能、教材把握技能,甄别资源技能、转化课程技能和实施教学技能等。总之,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资源改造实施需要教师基本功增加全新的知识内容和开发技能。
6. 改变教学模式
历来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单兵作战”的个体行动,谈不上“合作”精神,用不上“联合”战术。但时代不同了,大数据时代学习方式的变化和课程内容的异动,无一不在教师面前立起了两个大字:“协作”。
“协作”并非空穴来风:知识的发酵和信息的海量扩展使得学习的题旨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学习任务的深层探究往往需要多个教师协同完成;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同主题的教师集体动作;综合实践课程更是需要所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分工合作……这一大数据时代的教学特点,也正是教师需要努力重新练就的基本“功夫”之一。
7. 改善教学评价
以往说到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外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和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期末小结,“年年岁岁花相似”,这对于教师已是小菜一碟,甚至算不上是基本功。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评价则不能如此“敷衍”了事。仅就学生评价而言,教师不光是掌握以考试为主的传统量化评价方法,更需要进行质性的、形成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方法,要求评价体现教学全过程的贯穿性、差异性和参与性,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大数据资源,学会运用大数据技术,养成收集大数据习惯,具备使用大数据能力。
8. 改革教学研究
大数据必然催生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创立许多新的改革目标,凡此种种,在给教师带来众多压力与任务的同时,也向教师给出了众多教学研究的命题与灵感。教师能否具有这样的教研敏感,具有这样的研究意识、研究素质和科研精神,是对教师基本功的一种新的考量。大数据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乃至包括教师基本功蝶变的本身,均需要教师展开研究,寻觅课题,指导实践,争取突破。从这一角度或者可以说,大数据对教师基本功的冲击是“塞翁失马”,加快了教师由一个“教书匠”改革成一个“研究者”的进度。
四、结语
大数据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量教师的基本功。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教师并非不需要基本功了,而是對基本功的内容要求更新了,标准更高了,需要我们对教师基本功进行大数据视阈的重新审视,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基本功或淘而汰之,或改而造之,或取而代之,或创而立之,使教师基本功焕发新的活力,打造新的能力体系,实现化蛹破茧的蝶变,以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进一步发挥教师潜能,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国钧.论教学的发展性[J].长沙: 当代教育论坛,2017(2):24-26.
[2]言 宏.从大数据出发 看如何改进教 育教学[J].浙江教育技术,2017 (3):20.
[3]高卫红.翻转课堂:从教学模式的构建 到大学教师角色的转化[J].当代教育 论坛,2015(3):45-51.
[4]杨忠君,李艾欣.大数据时代教师教 育的新问题与新思考[J].当代教育 科学,2016(7):39-41,54.
[5]金 晶,杨 敏.教师的专业乐观:内涵、 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当代教育 论坛,2017(5):74-79.
[6]王晓军.教育大数据的未来[J].中小 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2):23.
[7]金 菲.教师文化资本的生成与转化策 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5(4):57- 62.
[8]郭能强.基于中院院校专业课程在大 数据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教 育现代化,2017(35):152-15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