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宋舸
摘 要: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的需求,也是孩子感知关心爱护、学会温馨体贴等正面情绪,拥有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摇篮。陪伴是一门艺术,需要营造氛围,需要全情投入,需要有节有度。
关键词:陪伴;营造氛围;全情投入;有节有度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6
作者简介:宋 舸(1969—),女,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东塘联合学区教研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生活中,很多父母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拼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十分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物质享受,却不太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他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需要父母给予的又是什么。 一个机构曾做过孩子需求调查:“希望妈妈少打麻将,多在家”“希望老爸能按時回家”“希望爸爸妈妈周末陪我一起去公园”“希望爸妈不要看手机”,等等,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孩子的需求都离不开两个字:陪伴!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感知关爱、体验温馨等正面情绪,拥有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摇篮。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会感到被抛弃、受冷落,会日渐不爱说话,自卑,甚至叛逆。陪伴是一门艺术,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父母的示范和全情投入,需要读懂孩子,与孩子有节有度地互动。
一、陪伴,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陪伴孩子时主动营造放松、舒适、愉悦、亲密的氛围,孩子才能产生满满的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才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
1. 父母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情绪稳定,不能喜怒无常,高兴的时候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不高兴了就弃若敝履,弄得孩子每天无所适从。父母一定要学会把握、隐藏情绪,尤其是坏情绪。如果在工作或生活上遭遇了不顺心,要学会自我调整。否则,父母的不满和愤懑得到了宣泄,孩子的心灵却布满了阴霾,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 父母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有的父母因平时和孩子相处时间少,陪伴、关爱缺位,和孩子在一起时,心里满是愧疚,导致陪伴时过分溺爱;有的父母因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有出息,功利心作怪,把陪伴时间变成了监督学习、挑毛病的时间,过于严苛,给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陪伴也会在质量上打折。
3.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感受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父母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随意干涉孩子的生活,随意替他们做决定。家长要善于与孩子分析利弊、共同商量、权衡决定。孩子从中也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二、陪伴,需要父母的全情投入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不仅是家长的角色,更多的是朋友、人生的导师。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潜移默化中都会被孩子模仿学习。
我的一位学生家长是一名虔诚的佛家居士,从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开始,她就一点点教他:要善待一切生命,好言好行才能积好德!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带孩子参加长沙市流浪小动物的救助活动、贫困山区爱心助学活动、爱护环境等公益活动,寒暑假更是坚持到社区、寺庙做小义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孩子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奉献,更懂得了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每位家长都要多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的性格、意识形成阶段一定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
三、陪伴,需要有节有度的互动
心理学认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在儿童期、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不同,希望父母给予的支持和陪伴也不同。父母的陪伴要建立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
1. 养成每天沟通交流的好习惯
面对孩子的诉说,父母要学会耐心地倾听,认真帮其分析;面对其高兴、委屈、得意,父母要学会接受。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如与人相处,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减少矛盾,避免误会;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同情心,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这是与人相处的“和谐之道”,等等。这些情感不能强加,都必须是在陪伴交流中慢慢建立。
2. 固定亲子活动的时间内容
父母的陪伴多种多样,但有些陪伴实属无效陪伴。我将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①心不在焉型:有些父母一边自顾玩手机、看电视,一边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这种陪伴,谈不上了解孩子,更不会理解孩子。②无微不至型:有些父母过于关注,寸步不离地嘘寒问暖,生怕孩子磕着碰着,这种陪伴家长累,孩子也会烦,而且这样的孩子还会慢慢产生惰性。③控制焦虑型: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和孩子在一起时爱挑剔孩子身上的缺点,爱灌心灵鸡汤,爱带孩子上补习班,这种“控制式陪伴”会让孩子远离你、逃避你。
父母最好的陪伴就是可以每天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专心陪孩子玩游戏、做亲子运动、亲子阅读等等。这段时间父母要放下琐事,心无杂念,与孩子相处,与孩子交谈,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父母只有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陪伴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需求,看到孩子的进步。
陪伴是孩子最需要的爱,陪伴是父母最长情的告白。愿每位父母好好珍惜与孩子共聚的时光,把握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做有智慧的陪伴者,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边玉芳.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尹建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