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王海芝
摘 要: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科目的主要标志。在地理试题中,无图不成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图,在这些复杂图中,学生感到比较棘手的是地理统计图。其实复杂的统计图是由几个简单的统计图叠加而成的,只要我们理解统计图叠加形成的原理,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关键词:高中地理 统计图 叠加 形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34-02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科目的主要标志。在地理试题中,无图不成题,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图,在这些复杂图中,学生感到比较棘手的是复杂的地理统计图。地理统计图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线状图、曲线图、饼状图、折线图、坐标图和风玫图等。如今各种地理要素的统计数据很多,对某一种要素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只能发现这一要素的情况,反映的问题也比较简单。而多个要素的统计资料图叠加,内容就变得更丰富,综合性也就更强,但分析难度也随之加大。在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是线状图、柱状图、坐标图等统计图的叠加,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分析统计图的叠加原理,以帮助学生准确的分析问题。
1 两种统计资料图的叠加图
例如:利用以下气候资料统计图,来分析气候类型。
这幅图看似比较复杂,是三维坐标系图,既有坐标轴,还有线状图和柱状图,看似比较复杂,很多学生感到有难度。其实,这幅复杂的统计图是由月降水量图和和月气温图两幅统计图叠加而成的。分开即:
利用简单图,通过分析气温图:气温最低出现在7月份,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最冷月气温大于0oC,位于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通过降水图发现7月份(南半球冬季)降水最多,得知该地降水属于属于冬雨型。综合得知,该地是南半球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再例如: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求出甲地黄土层的厚度范围。
这幅图让人看着眼花缭乱,其實就是两种线状图的叠加,拆开来看就比较简单了,该图由黄土表面等高线图和黄土底面等高线图叠加而成,分开即:
利用简单图,通过第一幅图得知:等高距为5米,所以甲的黄土表层高度为830米—835 米,通过第二幅图得知:等高距为5米,甲的黄土底面高度为800米—805米,从而得知甲的黄土层厚度为25米—35米之间。
2 多种统计资料的叠加图
多个统计资料图叠加,尤其线状图,让人会更加眼花缭乱。
例如:读下图,分析降水最多的地点及M地的海拔,降水量与气温。
这是一幅由多种统计资料图叠加在一起组成的叠加图,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其实,它是由地形剖面图、气温(7月和1月)分布图、年降水分布图组成的叠加图。分开即:
如果能准确的分解该图,分析问题就比较简单了。简单图分析: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该山山顶高度约为6000米;从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7月气温都是从左向右先降低后升高;从降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从左向右先增加后减少。综合分析:综合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和气温分布图分析,1月、7月气温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大致山顶所对应的横坐标一致,说明山顶温度最低,符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的气温变化规律;综合降水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降水最多的点对应的横坐标比较靠右,与山顶所对应的横坐标不一致,所以,山顶降水不是很多,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在山顶右侧的山坡上;综合全图,过图上M点作垂直于横轴的垂线,分别与气温曲线、降水曲线和剖面曲线相交,各交点所对应的相应数值即M点的气温、降水量和海拔高度的数值。
通过以上三种例题,我们可以把一幅复杂的地理统计图拆开来分析,问题就会变得比较清晰简单。我们了解了地理统计图的叠加原理,这样看似复杂的统计图,通过分解,逐一判读,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了。学会该类型叠加图的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帮助我们准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桂侠,张逸令.高中阶段地图教学现状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3):7-8.
[2] 李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训练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