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吴海燕
摘要: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也在探索中进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实现素质教育,就要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上下工夫。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从传统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和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却进一步显现出来.因此,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优化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励评价;分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152-01
在课堂教学中,先要更新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每个细胞都动起来,做到一动带多动,后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抓住"课堂",以未来的需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学到活的知识,长智慧,长才干。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既减负,又育人"。我在课堂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弄清楚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目标服务不可缺少的手段。對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整学生、训学生、罚学生,公正的评价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从而对学生起到尊重、劝导和控制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以强化正确目标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更高目标努力的动机,尤其对学困生更应该如此。例如孙某同学,一年级由于行为习惯差,导致学习数学很困难,他自己感觉不到,反而觉得原来的老师对他如何不好。在转入我班后,我发现他虽然基础差,但对上数学课还是很有兴趣,上课也能认真听,积极举手发言,虽然发言的正确率不高,但我就抓住了这一亮点,课堂上对他进行正确评价,多次表扬,第一单元测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就让他把试卷贴在自己的展板上,该学生大受鼓舞,从老师诚恳的积极评价中取得了力量。从那以后,不仅学习认真,还带动了各方面的进步。
2.如何分组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研讨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培养协作精神和群体主义精神。如何分合作,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研究学生的合理分组是至关重要,在数学课上,以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类型,用不同的分组方法。例如:
2.1 在计算教学中让口算慢、动作慢与计算能手分成4人小组,在相互中既有合作(抄算式、列竖式、计算、写得数各一人,又有竞争(每人做4道题,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2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看说、读说、听说等能力较强的学生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分为一组,有利于互补,对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他们说话的准确性,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在智力兴趣课上,由学生自由分组,自己找伙伴,甲组(优生)让学生独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主人的地位,他们是能够想出很多很好的方法。乙组(普通组)在老师的点拨下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总之,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学会了探索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了群体合作学习的精神。
3.如何对学生思维的调控
课堂教学上,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维,通过联想、尝试、猜测、归纳、论证等方式探索真理,发现规律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偏离教师设计的轨道。教师如何在不强行终止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运用调控手段,既保持民主、宽松、兴奋的学习氛围,又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调控策略和经验。
调控可以采用补充式和讨论式来进行。补充式就是教师在黑板上有意空出地方,留作其他同学修正补充。例如教学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连续进位时:积的十位、百位、千位各写几?为什么?这样的板书能引发同学们的有意注意,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是对全体同学的激励,强化参与竞争意识。
讨论式是当知识信息点繁多,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时,先让同学们交流议论一下,再请学习好的同学上台讲解,引起同学们的有意注意,然后教师再补充矫正。这样就能防止学生产生厌烦和无奈的心理,往往有时学生的发言可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并且议论交流可以缓冲思维加工的节奏,交流思维的成果,互相启发,这样比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强硬地灌输给思维慢的中差生的效果要好的多。
我们在课堂教学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手段,以培养21世纪的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走进新课程丛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