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法

时间:2024-06-02

孙新亮

摘 要:教师首先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实践目标进行科学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把目标分解成各个基本元素,使每一个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而利用实践工具把各个基本元素组合成实践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编辑基本元素进行自主创新,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组合教学法 基本元素 分解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03-02

“信息产业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几百年才有的一次机遇。”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多么重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的和谐统一,要求教师为每一位同学创造条件,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技术领域内容的信息技术其性质就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信息技术新标准)。信息技术还是一门具有层次性很高的学科,具体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它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学习任务的难度较大,简单了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复杂一些,有些学生又完成不了任务,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多年,针对这一难题总结出一套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即“组合教学法”。

1 巧妙解读“组合教学法”

组合教学法是首先把实践目标有序分解成各个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可以是语言文字、符号、线条、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程序流程图框图等;然后利用键盘、鼠标、网络、窗口工具、菜单等把基本元素组合成目标成果,把实践操作看成是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合成与分解,并在完成基本任务时,引导学生们对任务成果进行完善与提高。

2 妙用实施“组合教学法”

2.1 观察目标

科学观察是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目标的前提,培养学生对实践操作目标的科学观察能力,是实践操作教学的首要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呢?(1)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如闽教版八年级下册活动六《动画作品创作、赏析与评价》中的作品“生日贺卡.swf”,从整体观察可以发现是一个动态作品,局部观察会发现即有动态部分,也有静态部分,还有声音。(2)比较观察。如果目标有多个部分,应该对各个部分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如《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树叶为什么变黄”的研究性学习作品,经过比较,师生可以总结出“背景相同,标题和内容不同”的结论。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观察,指导观察方法。如针对“生日贺卡”的作品,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哪些部分是动态的?哪些部分是静态的?然后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意见后,由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这是动画作品,可用flash软件实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今后书面设计出的作品时,如何选用合适的软件工具实现设计作品的能力。

2.2 分解目标

分解目标是实践操作的重要技能之一,否则操作无从下手。因此,培养学生对目标问题的分解技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学生要想解决它,采取的策略是分解,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小问题;然后再分别解决,将问题的复杂性降低到学生可以掌握的程度。这样自然将每一位学生都纳入教育对象,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实践目标分层。实践目标分解可分层进行。先考虑问题最本质的方面,形成问题的高层概念;然后再逐层添加细节。分解目标的关键是确定基本元素。一个目标问题应该分解成多少层次?(1)从该目标问题所具备的条件决定。如果该层次的元素已经具备,就没有必要对元素进行进一步分解。如小丑的头、手、脚、围脖、躯干等元素在元件库里已经具备,合成操作时直接调用所需元件即可。否则必需对元素进行进一步分解。如生日蛋糕可分解为蜡烛和蛋糕元素;小丑的头可分解为圆形、线条和颜色等。

(2)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而定。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对元素进行进一步分解;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分层少一些,所需元素由教师提供。

确定基本元素。(1)确定基本元素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作品的方方面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创新操作时有利于编辑作品。如更换元素、增减元素等。(2)如何确定基本元素。目标的各个方面,或各个部分都可以作为基本元素。但是元素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完整性。如小丑元素不能没有头;b.唯一性。如不应该把星星分为绿色星星元素与黄色星星元素;c.层次性。方法如目标分解表A。

2.3 元素整理,确定操作思路

以下以生日“賀卡.swf”作品为例。

目标分解表A:

2.4 组合基本元素形成作品

基本元素确定之后,学生就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操作步骤,利用基本元素组合形成上一级元素。如小丑的头、手、脚、围脖、躯干等元素组合成为小丑元素;小丑、气球、字、生日蛋糕等元素再组合形成动态元素,如此反复操作最终形成作品。

2.5 组合新元素形成新作品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对自己合成的作品进行编辑再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形成新的作品。(1)修改元素。如对于小丑元素,可以改变小丑的表情、衣服条纹及颜色等。(2)更换元素。如对作品来说,可以把魔术箱更换为方桌,生日蛋糕更换为小玻璃缸,更换乐曲等。(3)添加元素。如可以在作品中再加入一位正在表演手抛鸡蛋杂技的小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组合新元素形成新成果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真实性。修改元素时注意保持完整性。例如没有鼻子、嘴巴的小丑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2)符合主题。编辑作品时,元素必须符合主题。如“祝你生日快乐”作品中,把乐曲换成《命运》交响曲就不切题了,没有“祝你生日快乐”的文字,主题就不突出了。(3)层次性。由于学科的层次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学生。如对于“祝你生日快乐”作品,普通学生只要求对元件稍加改动即可;优秀学生可以鼓励其对作品再创作,而学困生可以由自己决定对合成的作品是否进行再编辑。(4)多样性。①元素的来源可以是教师、同学、网络等;②新作品要因人而异。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只要符合教材中的作品评价参考标准,学生感兴趣,能达到自主创新目的就可以了。

3 组合教学法的优越性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面对实践目标,学生根据分解元素的规则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进行分解,分解的次序和层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组合元素的方法以及元件的调用也由学生自主选择。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不断“操作——反思”的循环中完成任务,教师只要掌握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模式,并且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体现。

3.2 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由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分解目标的层级和对作品进行编辑再创作,最终形成作品的内容和质量教师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基本符合作品评价标准即可。所以该教学法克服了学生改变他们单一的思考模式,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具体性。

3.3 解决了教学的层次性问题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学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观察能力不同,造成了学生对目标分解的层级不同,每个层次中元素的完整性也会存在差异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学网络上交的分解记录中发现。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该教学法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让每个学生参与,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层次性问题。

3.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该教学法运用分解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书面作品变成可以操作的各个元素。如果这是正向思维训练;然后运用组合方法把各个元素组合形成复杂的电子作品,这就是逆向思维训练。

教师在组合新元素形成新作品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所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才能形成新的作品。因此,该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有效地破解了形成思维定势这一难题,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了思维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