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生对话活动方式探析与启示

时间:2024-06-02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传统授受教学向对话教学转变,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自主、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对话不仅仅成为教师的教学形式,它更是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着课堂效果、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本文将主要以两篇《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为例,分析、探讨学生的对话方式并总结启示。

关键词:对话 对话活动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62-01

1 对话概念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师生对话的过程不仅仅是展现学生思考的成果,更是在对话中,学生与教师形成问题上的相互理解与相互争辩,学生探究文本向教师提出问题,激发教师的灵感,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计划,并在对话中,产生新的问题与思考,实现学习的主体地位。对话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对话中包含着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能进行对话的前提是他的观点是进行自主探究后的结果,不是对教师的复合,也不是跟随教师的思维,不是教师的同声复制。笔者将主要以两篇《我的叔叔于勒》课堂实录为例,分析、探讨学生学习的对话方式。

2 课堂实录简述与对话分析

本文所选的两篇课堂实录同为《我的叔叔于勒》,执教者分别为余映潮、程红兵。两者均为语文教育界教学显著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们的教学理论的一个共同点是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被动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1 余映潮课堂实录简介与分析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阅读教学中,余映潮将板块式、主问题运用其中。本文有三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请学生将这篇小说分成两部分,分析每一部分的作用;第二板块是针对文本内容与艺术赏析设计八个小话题;第三板块是总结归纳短篇小说怎样欣赏。

综观余映潮的教学实录,笔者发现余映潮的板块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层层推进,但在这个课堂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学生的思维方向全部由每个版块的话题绊住,学生的思考紧紧跟从教师给予的话题,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局限在教师规定的话题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也并未及时进行点拨,甚至将学生的思维困在所预设的话题中。在这样教学思路中,教师坚持部分预定的目标或程序,学生虽然发言,但是难以确保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合作地完成问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实现感。

2.2 程红兵课堂教学简介与分析

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程红兵的教学思路分为三步骤:第一个步骤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第二个步骤是请同学将这些评价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第三个步骤是进行第二次分类,找出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整篇课文程红兵老师以“评价于勒”为切入口展开了教学,并围绕“评价”请学生进行两次分类,“评价于勒”与两次分类形成教学整体。他抓住这一评价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不仅让学生梳理情节,了解人物形象,正确把握主题,而且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表达观点,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程红兵的课堂中,师生的对话实现了教学过程、教学问题的生成性。问题的的设计者、提出者甚至解决者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的对话打破了教师权威所制定的教学设计或教学程序,给予自己思想充分思考的机会与空间。

3 学生对话活动的启示

3.1 平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对话中,教师不应该扮演权威角色,而应当扮演引导学生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余映潮与程红兵的教学中,教师不是独享话语权,课堂不是只见教师的“满堂灌”。教师把话语权让位給学生,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能够独立、合作地思考,学生充分的参与推进教师的教学进程,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计划,让教师成为课堂现场的创新者,加深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不平等,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3.2 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与教师对话,需要学生的智慧,甚至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出现冲撞、质疑,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有新意的产生。而新意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学生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对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思考。教学中,教师为了控制教学时间就请学生起来回答,而这些已经思考好的同学基本上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思考较慢的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在上述课堂实录中,教师们总是一个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安静等待,学生拥有充分时间与空间对问题进行思考,想出答案的学生既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将这种喜悦转换成课堂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仅推进教师的教学进程,而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3 教师学会引导对话而不是“主倒”

对话活动是师生知识与技能共同的活动。教师教的内容不是全部输入给学生,也不是暗示性地进行对话,而是点拨式地引导给学生,学生主动地接收教师的知识。有些教师将教学内容有意地带进提问或者回答学生的某一个问题中,设置了一个明确的范围让学生思考,将思考的内容与方向都抛给学生,这样的主导是“主倒”,依然将知识倒给学生,只是换了方式。教师的引导对话,不是对学生进行自己教学预设的引导,而是根据学生课堂活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来进行引导,引导的话语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程红兵教师的引导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具体的活动而进行的,而且这种生成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成功地使学生主体地完成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84页.

作者简介:董纯雪(1992-),女,四川南充人,汉族,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