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费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09-0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为此,教师应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确保他们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学习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营造良好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
1.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和发展意识,关心和信任每个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承认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改变“学生围绕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实现“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学生主动走向教材”的转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1.2 建立和谐民主的“朋友型”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如能建立和谐民主的“朋友型”师生关系,就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无拘无束的探索,兴趣盎然的讨论,就能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创造意识,就会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动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以充分发挥。
2 提高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
2.1 创设情景,提高兴趣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學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则是他们主动求知的不竭动力。开讲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小学生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精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或提出有启发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使他们触“景”生“情”,并为之“动心”。如:在教学“比例尺”时,笔者先挂上一幅中国地图说:根据这幅中国地图,笔者能很快地告诉学生国内任意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并让学生试一试。于是学生纷纷向笔者发“难”,笔者就立即量出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很快口算出实际距离告诉学生。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时笔者再引入课题,整堂课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求知。这样学生的主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2 改变教法、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刻意求新,使学生消除沉闷和平淡,不断产生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中学”和“学中乐”。例如在教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部分知识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孙悟空说,现在有一个大西瓜,分给咱们四人吃,分别吃这个西瓜的1/9、1/7、1/5和1/3,怎么分呢?猪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的饭量最大就吃1/9,师傅吃1/7,沙师弟吃1/5,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1/3”。听完猪八戒的话,三人都笑了。讲完故事笔者就问学生知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有多数学生都摇头,于是笔者就对学生说:“没关系,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后,同学们就会知道的”。这时学生特别好奇,迫切需要知道原因,学习积极性高,并带着强烈的问题,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3 加强学法指导,是确保学生学会参与的途径
传统的教学重心偏离到“教师怎样教”,对“学生如何学”重视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学生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达到“无师自通”。
3.1 指导学生学会看教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看教材以默看为主,边看边想,领会每一句话,每一数量关系式,每一结论的意义,并能勾画出重点。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教材编写常常是图文并茂,因此要让学生主动结合图形去思考,使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
3.2 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总结规律
教师要帮助学生,善于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去感悟特点,发现和总结规律,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笔者通过直观演示和线段图,引导学生去发现“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等于两地距离”这一规律,就能正确解答有关的相遇应用题。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又会促进学生去再发现、再总结。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学习过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3 指导学生善于领会每堂课的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学会根据课堂的板书看学习重点,注重结合老师的举例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在计算“乘积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常出现“先去掉乘积末尾0再点小数点”的顺序错误。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笔者提出:你去掉小数末尾的0的依据是什么?那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同学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你们是先讲价还是先付钱?在计算乘积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点小数点”就相当于“讲价和定价”,“去掉小数末尾的0”则相当于“付钱”,你们会先“付钱”再“讲价”吗?通过这样举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减少了出错的可能。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顺应社会发展,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