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如何进行文化、语境和英语学习

时间:2024-06-02

范金梅

摘要:文化、语境是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以笔者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文化学习,语言运用和发散思维三个角度出发,指出西方文化知识在目前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在英语学习中营造语境、掌握文化、勤于思考,以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更佳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 语境 大学英语 语言运用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28-02

作为一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系统性优点的同时,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这里,笔者从文化学习,语言运用和发散思维三个角度出发,系统论述如何最大程度增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而不是死板地将学习重心放在背单词,做试题之上。

1 文化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背景文化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传统外语教学法把语言知识的积累作为语言学习的目的,脱离了语言运用的实际环境,结果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习者更倾向于孤立语言学习本身,而忽略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不但使英语学习枯燥乏味,进步缓慢,也没有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地了解西方文化常识,增加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少学生经过了长期的题海战术训练,虽然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却难以张口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谈。至于一些基本的外国文化知识亦是甚为欠缺。这不能不让我们回头来反思一下英语学习的方法。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区别,这些区别都或多或少地在中英两种语言上留下了很多的印迹。因此,孤立文化学习语言简直是空谈。为何在欧洲很多国家,人们能很轻松地掌握英语,而在中国,经历了长期地学习,许多学习者还是在门径外徘徊?原因很简单,欧洲语言和文化在很大程度有共通点,民族间的语言表达习惯很相似。而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学习英语决不是简单的单词与汉字之间交换,而需要多掌握西方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英语。

面对很多同学习惯于死板地记忆单词的现象,笔者在一次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这样一个英语对话作为例子:

——Lets send out these cards together.

——Oh, I dont know if we are there yet.

——So tell me, where are we?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对话面前,在座同学给出了无数的解释,但大家无一例外地把there、where的意思理解为这里、那里。没有一位同学能结合西方文化知识来理解。其实there、where这两个单词的意思何止字典、词汇表中列出的那些!语言就是这样,语境一旦变化,就必须根据文化,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有丰富西方文化知识的同学知道,欧美人害怕男女交往中的承诺感(commitment),因此在交往中,彼此希望双方感情没有压力。因此,以两人的名义送出卡片无疑是恋爱关系中很大的一步。这段简单的对话中的there、where表达的是双方关系中的处境、状态。可以简单翻译为:

——我们以两人的名义来寄卡片吧。

——我们的关系到了那一步吗?

——那你说说,我们的关系到了哪一步了?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比比皆是。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同学受传统英语学习的束缚,紧守着词汇表和试题册,将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解为“浪费时间”,是以在经历了漫长的学习之后,对英语本身的了解仍然是甚为肤浅。在语言运用方面更是止步不前。许多同学在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中对英语完全失去了兴趣,完全是为了考试来学习,试问这样的学习态度如何能提高自身?

在信息流通极为畅通的今天,可用的英语学习资源可说是汗牛充栋,电影,新闻,小说,歌曲等等媒体到处可见。同学们何不走出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战和题海战,更多用英语了解周围的世界,把英语当作一种媒介来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龟缩在小角落中死扣着单词和选择题不放?

2 语言运用

在一堂大学英语课上,笔者问在座的各位同学:各位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记住了很多语法规则,积累了丰富的语法知识,有多少同学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口语进行基本的交流?举手者寥寥无几。在一次课堂讨论中,有不少同学在一些简单的英语入门句式表达上犯了许多语法错误,笔者借此问各位同学:大家的语法积累到了今天,单论规则本身,许多以英语为母语者都甘拜下风,为何在这些最简单的句式中都会语法错误连篇?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家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以应试为中心,很少有同学能主动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的结合。输入指的就是知识的摄取,比如阅读,听力,都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输出的基石,没有充分的输入,语言学习根本无从谈起。而输出指的是语言的运用和练习,比如口语、书面的交流和表达。它是语言的灵魂和最终目标。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因为应试走向的误导,许多学生完全成了死板的“输入”的奴隶,而输出这个重要环节完全被忽视了。其实,即使在知识的摄取上,很多同学也是过分重视课本和练习册,很少走出课本学习一些课外语言知识。当前许多测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许多学生因此养成了依赖选项的习惯,试题中选择题泛滥既不能体现英语水平,也起到了很大的误导作用。试问,在真实的交流中,有选项给你吗?

口语练习和写作训练是语言能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输入之后,为了让语言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尝试着将这些知识运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提高自己对英语的自信以及检验自己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机会进行口语表达,并视情形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摆脱选择题的干扰,真正成为英语的主人,而不是一个劲输的表达使语言显得更为亲切自然。英国语言学家里查兹(I. A. Richards)曾提出,只需要有850个最关键英语词汇,就能表达出所需要的任何意思。这其实告诉我们,语言和单词的解释是死的,但运用却是灵活的。其实那位同学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乐观何必用optimistic来表达,说成“look up, look at the bright side”有何不可。这就和笔者在文化学习中举的例子一样,语言有时就是非理性的,规则背后往往有不规则的因素。我们要想熟练掌握语言,就必须超越“死扣中文翻译和解释”的观念,适时发散自己的思维,灵活运用英语。

2.1适当根据上下文进行发挥想象力的理解

英语是一门表达方式上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因此,很多语境之下,我们是不能死扣字面意思的。有一次课堂教学中,笔者谈到了《大学英语III》第一单元TEXT A中的一句“I am not in E.B Whites class as a writer or in my neighbors league as a farmer”.结果很多同学都完全从字面意思理解,各种解释让人苦笑不得。其实随便浏览一下上下文就知道作者的态度,也可以得出结论,作者并非是在谈论E.B White或是他的邻居,他只不过是用这两者打个比方罢了。

2.2活学活用来记忆单词

对许多同学来说,记忆单词占去了英语学习的许多时间,但同时也是最为枯燥也是成效甚小的一步,许多同学在背单词上花了很多时间,但到了用的时候还是一头雾水。而在笔者与一些欧美人士的交流中发现,许多欧洲人学英语背单词上花的时间很少,但却能快速掌握大量词汇。当然欧洲很多语言很相似,但更重要的是,熟悉字母语言的欧洲人能很快把握单词构成和发音,因而记忆单词时可以事半功倍。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面对着如今四六级词汇表不离手,痛苦地学习着英语的同学们,有时让人觉得很是遗憾。语言在于运用,运用加深记忆,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深刻的。记忆单词的同时,更应该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来熟悉以至于更进一步理解这些词汇。

3 结语

英语课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国的Paul Davies说:“检验英语教与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是学习者能否用英语进行交流。”特别是中国进入21世纪,非常需要具有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在这一形势下,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找出一种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世纪英语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60.

[2]Paul Davies.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