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2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部分。随着CET的改革,对阅读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英语阅读中,应注重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 语篇能力 衔接 连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53-01
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英语技能之一。CET中阅读的分值比例也足以证明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出现以下情况:阅读时间过长而做题的准确率却偏低;理解文章单句无困难,但不能完全理解段落或全文主旨;找不到段落或文章的主题句;常常忽略文章中的衔接词和逻辑性; 注意力都集中在句子的语法层面上等。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由语篇意识缺乏,语篇能力不足所致。因此,语篇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1 语篇
1.1什么是语篇
语篇(discourse)是一系列的以语法、词汇手段连句成段构成的的语言整体。所以语篇必须具有语法、词汇等衔接成分,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识原则,必须在句与句之间的概念上有联系,在句与句的排列上符合逻辑。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必须具有语篇意识,从分析整个篇章出发,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才能对所读篇章有更深的理解。
1.2语篇的特征
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篇的最主要特征。
1.2.1衔接
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由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组成。语法手段通过多种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起到成篇的作用,是语篇中的纽带。词汇手段则通过词的复现关系(如近义词复现、上下词复现等)和同现关系(如反义同现、互补同现)是语篇语义连贯。例如:
John is a good leader, but he is a bad husband.
此句中使用了3种衔接手段:照应(he 和John照应)、反义同现(good 与bad)和连接词(but 表示关系)。
1.2.2连贯
连贯表示语篇中的深层语义关系。理解深层语义需要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力,通过对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推断,然后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例如:
A: Tom doesn't seem to have a girlfriend these days.
B: He's been driving to New York every weekend.
此对话似乎前后毫无关联,但是深究一下,在语义上实际是连贯的。B是在暗示Tom有女朋友,在纽约,因为他每周末都要开车去见女朋友。
因此,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个语篇必须具备结构上衔接,意义上连贯。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连贯体现在深层结构上。
2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能力的培养
了解有关语篇的概念和特征,对于培养英语阅读的语篇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语篇能力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和句子分析为主,过于强调语法和翻译的重要性,阅读一篇文章就是把英语的每一个词或句子转换成相对应的汉语的词和句子。这种教学方法就容易造成学生养成把阅读看成是句子翻译和语法理解的习惯,而完全忽略了对篇章结构的理解,缺乏分析、归纳、综合的推断能力,造成阅读时间过长而阅读效率偏低的情况。
与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同,语篇能力把重点从“句”转移到了“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览全篇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手段出发,纵观全文,设法找出文章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表层衔接及对深层语义关联作出推断,才真正达到对语篇的理解。
2.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技巧。首先,要提高和增强学生对语篇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要只是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而要逐渐改变学生只注意语法和单独句子理解的习惯,引导他们重视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表层与深层关系,以及文章或段落的大意。对于容易产生歧义或较难理解的语篇要进行重点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不断的分析、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能力。其次,对于学生而言,要自觉地意识到语篇分析的重要性以及语篇能力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不断提高语篇的分析能力。最后,提高语篇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完型填空的练习形式。众所周知,做完型填空,首先要整体理解,然后围绕主题充分理解每个表层衔接手段和深层语义关联方能顺利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从整个语篇分析入手,运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手段,有目的的完成练习,能够直接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语篇的知识和语篇能力对阅读的重要作用,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淑颖.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彩丽,赵晓强,秦枫. 试论衔接、连贯及语篇理解[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3]黄国文.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唐承贤.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3.02.
作者简介:张晓琳(1983-)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外语系,教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教学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